知識産權法研究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beat365概況  >  研究中心  >  知識産權法研究中心  >  正文

蘇州中院知識産權典型案例講座成功舉辦

發布時間: 2022-05-12    作者:清華知識産權    浏覽量:

2022年4月27日下午,beat365知識産權法研究中心組織的“清華知識産權司法論壇系列講座(第十一期)”成功舉辦。本次講座是研究中心在“4.26”世界知識産權日和beat365111周年校慶期間特别推出的實務分享活動,主題為:知識産權審判特點及趨勢——以蘇州知識産權法庭為視角。

來自江蘇省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的王燕倉副院長和蘇州知識産權法庭的徐飛雲副庭長對蘇州中院知識産權典型案例及裁判思路作了分享。講座由知識産權法研究中心主任崔國斌教授主持。

image.png

兩位法官結合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和蘇州知識産權法庭近年來審理的知識産權典型案例,對知識産權司法保護的發展特點、未來趨勢以及具體案件中賠償額的裁判思路進行了介紹,并與聽衆就相關問題進行了交流和讨論。

王燕倉:

蘇州法院知識産權審判特點及趨勢分析——蘇州知識産權法庭典型案例介紹

王燕倉副院長介紹,蘇州法院審理知識産權案件已有20年曆史,很多判決已入選典型案例。蘇州知識産權法庭更是在2018年獲評“全國法院知識産權審判工作先進集體”。

結合近年來蘇州知識産權法庭審理的案件情況,王院長将知識産權司法保護的發展特點總結為:新收案件數量呈現高位運行态勢;訴訟标的額大幅提高;涉及核心技術和重點領域的案件數量日漸增加;涉數字經濟新業态、新模式知識産權糾紛多發;知識産權司法保護主導作用有效發揮;商業特許經營案件大幅增長;充分彰顯平等保護中外當事人原則;知識産權司法保護及時性和便利性得以有效發揮。

王院長也談到了知識産權司法保護的未來趨勢:首先,涉及核心技術和重點領域的案件數量未來仍将持續增長,對司法保護提出了更高要求;其次,計算機軟件類糾紛将成為司法保護的重點領域;其三,司法調解承載的司法救濟功能未來将進一步提升;其四,法院多措并舉,未來“舉證難”現象将更趨緩解;其五,通過對精細化賠償計算方式和懲罰性賠償的縱深運用,“賠償低”現象有望進一步改觀;其六,通過嚴厲規制不誠信的訴訟行為,訴訟環境有望進一步淨化。

在案例分享環節,王院長用三個具體判例闡述了法院的審理思路。在周某訴無錫瑞之順機械設備制造有限公司侵害發明專利權糾紛案中,對被訴侵權人擅自轉移、處分被法院采取保全措施的證據這一妨害民事訴訟的行為,法院分别對其科以公法層面的制裁和私法層面的不利事實推定。

在北京百度網訊科技有限公司訴蘇州閃速推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不正當競争糾紛案中,法院立足于網絡行業的特點,區分了技術創新行為與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并通過對搜索引擎操縱搜索結果這一不正當競争行為進行司法規制,維護了市場秩序和用戶權益。

在曹新華訴濮某娟著作權侵權糾紛案中,法院從繡品、畫作的藝術價值等角度綜合考慮,最終認定被告參照畫作進行刺繡的行為屬于改編行為;并且,在判斷賠償額時,法院考慮到了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産的蘇繡在作品價值中的比例。

徐飛雲:

精細化計算損害賠償的裁判思路分享

在講座的第二部分,徐飛雲副庭長首先分享了蘇州知識産權法庭精細化計算損害賠償的裁判思路。成立于2017年的蘇州知識産權法庭近三年來審理了多起适用裁量性賠償的案件,标的金額逐年提升且增幅較大。由此,法庭在精細化裁判方面積累了以下經驗:更新裁判理念,堅持最嚴格保護知識産權主基調;建立篩查機制,繁簡分流确定不同案件的裁判規則;積極運用證據規則,着力破解賠償數額認定難問題;綜合運用多種分析方法,精細化确定與知識産權市場價值相适應的侵權損害賠償。

接下來,徐庭長分享了蘇州法院判賠的四個相關典型案例。在“巴洛克”侵害商标權及不正當競争糾紛案中,法院對權利人實際損失與侵權行為之間的因果關系進行了詳細論證,全面分析了權利人因銷售量流失而損失的利潤、因價格侵蝕而損失的利潤、未來損失的銷售利潤以及商譽損失等,既遵循填平規則,又兼具懲罰性因素。這一判決确立了具有積極指導意義的賠償計算規則,盡可能地避免了賠償過低的問題,體現了嚴格保護知識産權的态度。

在荷蘭VMI公司與薩馳公司等侵害發明專利權糾紛案中,蘇州法院充分發揮了專家輔助人的作用,從經濟分析的角度評估了專利技術對産品的價值增量,探索運用符合技術規律的“故障率差值”法來精細化計算多部件、多專利集成的複雜産品專利侵權損害賠償數額,所采用的技術貢獻率計算方法為同類案件的處理提供了有益借鑒。

在太極熊貓訴花千骨遊戲侵害著作權糾紛案中,考慮到侵權并非導緻被告遊戲獲利的唯一因素,還存在《花千骨》IP所做的貢獻,法院在計賠時扣除了IP方分成成本。在“新百倫”侵害商标權及不正當競争糾紛案中,法院通過詳細說理對知識産權訴訟中禁令裁定應當具備的條件、擔保數額的設定等問題進行了探索,為實務界提供了借鑒。

随後,兩位法官還回答了聽衆提問。首先是法官如何考察、取舍證據的問題:對于實務中存在的當事人故意提交不全面、不客觀的證據等情況,法官會仔細審閱每份證據,對存在明顯不實、嚴重缺漏等問題的證據不予采信;在通過電商平台調取侵權産品銷量數據時,對于因“刷單”等不誠信行為而被誇大的數據,考慮到該行為往往系侵權人主動實施且為侵權人帶來了利益,法院不會完全排除由此而生的虛假銷售額。然後是與禁令相關的問題:蘇州法院會采取審慎态度,在必要時盡可能地高效推進訴中禁令的作出,以及時防止侵權損害後果的擴大。

在講座的最後,崔國斌教授對兩位法官的分享進行了總結,并向兩位法官和與會聽衆對清華知識産權法研究中心的支持表達了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