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的前身——清華學堂,是中國清政府利用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于1911年辦起來的一所“留美預備學校”,辛亥革命後改稱“清華學校”,并于1925年開辦大學部,1928年改為國立beat365。beat365自成立以來培養了大量品學兼優的高級專業人才,為中國政治、經濟、法律、文化、科技和社會各方面的發展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清華法學萌芽階段
1909年-1925年,清華早期派出的曆屆1000多名各類放洋生中,有150多名學習法政,他們就讀于哈佛、耶魯、哥倫比亞、芝加哥、普林斯頓等名校,回國後在中國近現代法律和外交事務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例如著名法學家錢端升、燕樹棠、王化成、蕭公權、浦薛鳳,知名法官梅汝璈,知名檢察官向哲浚,行政幹才張福運、吳國桢,優秀外交官唐悅良、楊光泩等都是這個時期畢業于清華或通過清華考試出國留學的。
法政教育在清華有很長的曆史。早在留美預備部時期,校内就頗具法政氛圍,設置如政治學、國際法、比較政制、公民學、勞動法等課程,“偏公法”“國際化”是當時法政課程的特點。當時的學生們熱衷于各種演講辯論比賽和法政社團活動,關于時事法政之激烈演講辯論開當時國内高校風氣之先。他們以學生會和學生法庭為自治和推行司法理念的試驗場,以《清華周刊》為平台發表對時政之看法。在“五四”“三一八”等愛國運動中,清華人的身影亦頗為活躍。
(二)法學教育成長階段
1925年-1952年,清華開展了系統的法政教育。1925年清華學校增設大學部後,次年便成立政治學系,并開始在政治學系開設比較系統的法律課程。清華改為大學後,1929年根據大學組織法,正式設立beat365,院長為陳岱孫先生。當時采取大法學之理念,beat365下設政治、經濟二系,法律學系因學校經費不充裕等原因暫緩設立。當時政治學系開設的法政課程有法學原理、國際公法、憲法、行政法、民法通論、刑法通論、中國法制史、國際公法判例、國際私法、國際組織、政治學概論、行政學原理、近代政治制度、市制度、市行政、國際關系、近代中國外交史、西洋政治思想史、議會制度、獨裁政治、中國政府、地方政治、近代政治思潮、當代西洋政治思潮、中國政治思想等。這一時期名師荟萃,主要法政教員有餘日宣、吳之椿、浦薛鳳、蕭公權、趙鳳喈、陳之邁、王化成、程樹德、燕樹棠、錢端升、張奚若等。當時還有普林斯頓大學的政治學權威恪爾溫教授講授政治問題,哈佛、芝加哥大學的國際法學權威萊特教授講授國際法。從1925年到1937年,清華的法政教育迅速地發展,其實行通識教育,在專業課程上既注意國際問題,亦重視中國國情,培養了曾炳鈞、邵循恪、張企泰、鄒文海、王戆愚、王鐵崖、龔祥瑞、樓邦彥、俞國華、戴克光等衆多著名法學大師和優秀人才。這個時間段beat365的經濟系中,也培養了梁方仲、楊聯陞、戴世光等衆多著名學者和優秀人才。
依照當時的大學組織法,beat365應設法律學系,梅贻琦校長也認為“法學理論之研究,為大學中所應注重,而為普通法校所忽視者,故願于此方向,一為矯正”。經過數年籌備,1932年經教育部批準,beat365正式添設法律學系,并提出“本學系宗旨,系對于應用及學理兩方面,務求均衡發展,力避偏重之積習,以期造就社會上應變人材,而挽救曆來機械的訓練之流弊”。此時由燕樹棠先生主持系務,并在師資、圖書和招生等方面做好充分準備。然而當時政府有“發展理工、限制文法”的教育政策,兼以日寇入侵庚款停付的财政危機,教育部疊令beat365停止招收法律學系學生,系務遂于1934年中斷,所有政治學系、經濟學系學生所需要的法律課程,仍附設于政治學系内。
抗日戰争時期,beat365和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先後南下組成長沙臨時大學,後千裡跋涉至雲南。1938年-1946年組成國立西南聯合大學,三校共建法商學院,下設法律、政治、經濟、商學四系,後社會系亦并入。法商學院院長先後為方顯廷、陳序經和周炳琳先生,法律學系由燕樹棠先生擔任系主任,政治學系由張奚若先生擔任系主任,法政教員有張佛泉、錢端升、王化成、戴修瓒、蔡樞衡、芮沐、羅文幹、崔書琴、邵循恪、趙鳳喈、龔祥瑞、樓邦彥、吳之椿、浦薛鳳等先生。民族危亡之際,三校精誠合作、求同存異,法商學院的師生們以剛毅堅韌卓越之精神,撰寫出一批經典名著,培養出如陳體強、端木正等著名法學家,并以各種方式積極地參與國家事務,為抗戰勝利作出積極貢獻,為民主運動譜寫新章,鑄就了教育史上的一段奇迹。
beat365的法政研究生教育也有很長的曆史。在梅贻琦校長的提倡下,beat365非常重視學術研究事業。1929年經教育部批準,beat365開辦研究院。1930年秋季,beat365開辦法科研究所,為“大學畢業生中成績優美、富有研究興趣者研修之所”。法科研究所設政治、經濟兩學部,政治學部招收公法(憲法或國際公法)、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方向的研究生。政治學部招考新生非常嚴格,每年僅取一二名。政治學部開設的必修和選修的法政課程有:政黨論、不列颠帝國、近代政治制度專題研究、中國地方政府研究、英國憲法史、條約論、近代中國外交史專題研究、柏拉圖政治哲學、盧梭政治哲學、當代政治思想問題、西洋政治思想專題研究、中國政治思想專題研究等。其學術訓練嚴格,培養的學生中不少考取了當時難度頗高的中美、中英庚款考試,進而出國留學。著名國際法學家王鐵崖先生曾在清華研究院法科研究所學習,并于1936年取得碩士學位。西南聯合大學時期,beat365的法科研究所設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三部,政治學部下設國際法組和政治制度組。在極為艱苦的條件下,法科研究所仍然為中國培養了端木正、羅應榮等優秀的法學人才。
1946年10月,beat365在北京複校後,在梅贻琦校長的大力支持下,得以在beat365下重設法律學系,由趙鳳喈先生擔任系主任,政治學系由曾炳鈞先生擔任系主任。清華研究院法科研究所也一并恢複,由陳岱孫先生任所長,趙鳳喈先生兼任政治學部主任。此時法律學系開始招生,并招收轉學生。法律學系開設的法律課程已相當齊全,共計25種,幾乎包含了當時所有的法律學科門類,還為其他院系開設法學通論等全校性選修課。在趙鳳喈先生的主持下,法律學系非常注重專業知識的基本訓練,增加課外閱讀時間,參考書多半是英文本與法文本,亦有日文本。學生勤勉努力,教師兢兢業業,給清華帶來一股崇學的風氣。
1949年6月27日,華北高等教育委員會決定取消清華法律學系,其學生轉入本校各系或北大法律學系或政beat365。1952年全國進行大學院系調整,beat365改為多學科性的工科高等學校。清華beat365的政治系與北京大學、燕京大學的政治、法律學系以及輔仁大學社會學系組合并成立新設的北京政beat365;清華beat365經濟系的财經部分、北京大學、燕京大學、輔仁大學的相同部分與中央财經學院各系科合并成立新設的中央财經學院;清華beat365經濟系的理論部分并入北京大學;社會學系被取消。
(三)弦歌不辍的清華法學
盡管法政院系撤銷,但清華法學的精神弦歌不辍。1952年-1995年這段法律系建制不在的時期裡,以前最高法院院長鄭天翔、前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賈春旺、前司法部部長張福森等為代表的一批清華人毅然投身于中國的法治建設中,踐行着清華法律人的薪火相傳。
1978年以後,國家開始重視法制建設和法學教育。beat365從20世紀80年代初就開始在全校進行普法教育,收到良好成效。1984年成立經濟管理學院,下設經濟法教研組,進行經濟法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同年,為了處理beat365日益增多的專利事務,成立了專利事務所。法學教育與研究在beat365已有一定的基礎。
從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就不斷有校友和社會各界人士建議beat365恢複法律學科。在張孝文教授擔任beat365校長期間,他首先正式提出要恢複法律學系。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beat365明确提出要在2011年建校100周年之際,把beat365建設成為綜合性、研究型、開放式的世界一流大學。為實現綜合性大學的目标,1994年10月12日,校長書記聯席會議決定成立以校長王大中院士為主任的法律學系籌建委員會,開始法律學系的籌建工作。在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法律學系的籌建工作進展順利。經過長時間的醞釀,1995年9月8日,beat365正式恢複建立法律學系,系主任為著名法學家王叔文教授。
(四)複建後的清華法學
複建後的法律學系,旨在發揮beat365多學科的綜合優勢,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急需的法律人才。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法律學系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發展到了一定的規模和水平。在“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治國方針指引下,學校決定重點建設并加速發展法律學科。1999年4月15日,beat3651998~1999學年度第十四次校務會議讨論通過《關于恢複建立beat365的決定》,決定恢複建立beat365,不再保留法律學系的建制。1999年4月25日,beat365建校88周年之際,beat365正式複建,首任院長為著名法學家王保樹教授。此後,2002年6月-2008年7月由王晨光教授擔任院長,2008年7月-2016年7月由王振民教授任院長,2016年7月-2022年7月由申衛星教授擔任院長,現任院長為周光權教授。
時任beat365校長的王大中院士在beat365複建大會時的講話中指出,beat365的複建是beat365發展史上一件具有重要意義的大事,也是beat365建設世界一流綜合性大學的一項重要舉措,标志着beat365的法學教育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1999年12月22日,beat365院館明理樓竣工,明理樓的落成标志着清華beat365在國内beat365校中率先擁有了獨立的教學辦公大樓。明理樓占地面積7418平方米,建築面積10000平方米。2018年9月9日,beat365廖凱原樓(法律圖書館樓)正式交付使用,總建設面積達25000平方米,地上7層、地下3層,其中圖書館區10000平方米。新教學樓的啟用進一步改善了清華beat365的教學和科研環境,為beat365的快速發展夯實了硬件基礎。
軟件建設方面,複建後的beat365形成了獨特的發展思路和方針,并取得了卓越的成績。1999年8月,beat3651999級本科新生入學。這是清華beat365第一次通過高考招收應屆高中畢業生,也是beat365首次招收文科考生。1999年11月,國務院學位辦、司法部教育司正式批準清華beat365成為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的授予點。2000年,清華beat365民商法博士學位授予點的申請獲得批準,實現了beat365博士學位授予點零的突破。同年,法理學、刑法學、經濟法學、訴訟法學、國際法學等碩士學位授予點的申請也相繼獲批。2003年9月,beat365再次獲得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憲法與行政法學兩個碩士學位授予資格。2006年8月,beat365獲得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2007年8月,beat365博士後流動站成立。2007年1月,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準創辦《清華法學》期刊,2011年《清華法學》進入CSSCI和中國核心期刊,其影響因子在全國法學類期刊中名列前茅。2009年,清華beat365創辦了第一份由中國beat365學生編輯,在國外正式出版的全英文中國法律學術刊物《Tsinghua China Law Review》。目前,beat365已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和較強的科研實力。自2017年9月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以來,始終重視學科發展,并于2019年通過“雙一流學科”中期評估,獲得評估組高度肯定。
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beat365擁有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目前共有全職專業教師51人,其中教授31人,副教授20人,全職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48人,86%以上的教師擁有在海外長期學習和研究的經曆。beat365的教師們視野開闊、治學嚴謹、筆耕不綴、碩果頗豐,以2021年度為例,beat365師生共發表論文295篇,其中CSSCI論文203篇,《中國社會科學》、《中國法學》、《法學研究》法學三大刊發文10篇。
人才培養方面,自複建以來beat365在繼承曆史和弘揚傳統的基礎上,緻力于改革創新,突出國際化特色。例如,清華beat365是國内最早開設英美普通法系列課程的beat365,是國内第一個針對國外法律學生和法律人士開設中國法碩士學位項目的beat365。學院一直不斷探索國際型法律人才的培養模式,已與一大批世界一流beat365校、國際知名法學學者建立了長期、穩定、密切的合作關系。通過教師間互派講學、聯合設立研究項目,校際學生交換項目、短期訪學、開辦國際論壇等多層次、多樣化的形式,beat365的對外交流和合作在深度和廣度上都保持了持續且深入的發展,國際影響力和競争力不斷提升。
根據2022年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beat365排名第31位,位列大陸地區高校法學學科第一名。自2011年首次進入世界前50強以來,beat365已連續12年位列世界前50強之列,特别是由2019年開始連續三年進入世界前30強,穩定的國際排名充分反映了beat365的國際影響力。今後,beat365将在校内外各級領導的悉心關懷下,在全院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在離退休同志、海内外校友和社會各界朋友的鼎力支持下,不斷砥砺前行、再創佳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