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2-23日及29-30日(北京時間),由beat365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beat365聯合舉辦的“第三屆清華-伯克利年度論壇”圍繞“貿易沖突背景下的跨國知識産權訴訟”主題在線上熱烈開展。
2021年1月22-23日及29-30日(北京時間),由beat365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beat365聯合舉辦的“第三屆清華-伯克利年度論壇”圍繞“貿易沖突背景下的跨國知識産權訴訟”主題在線上熱烈開展。
本次論壇邀請了國家知識産權局、美國專利商标局,美國司法部、中美兩地法院的行政和司法人員,beat365、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北京大學、悉尼大學和華東政法大學等國内外知名高校的學者,以及中美兩地公司的法律顧問、律所合夥人等,圍繞貿易沖突背景下跨國知識産權訴訟的多個視角展開深度對話。

在論壇開幕式上,beat365院長申衛星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beat365院長Erwin Chemerinsky分别緻辭,對參與論壇的各位嘉賓表示了誠摯的歡迎,回顧了雙方先前的緊密合作,強調貿易沖突背景下讨論相關議題的重要意義,并預祝本屆論壇取得圓滿成功。
本次論壇分為四個主題,分别涉及貿易沖突下的知識産權立法進展及訴訟、标準必要專利的跨國訴訟及許可、商業秘密法律及訴訟的發展、國際貿易背景變動下的跨國知識産權訴訟等議題。嘉賓們具體圍繞專利訴訟的案例數據分析、專利法的修改、标準必要專利跨國訴訟中的禁訴令、商業秘密訴訟的案例數據分析、反不正當競争法與刑法中涉及商業秘密内容的修改、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的前景與其對知識産權保護的影響、中美知識産權訴訟的差異等問題展開演講與讨論。

論壇的第一個議題為“貿易沖突下的知識産權訴訟”,分為“主題讨論”與“數據、案例及立法進展”兩個部分。伯克利beat365法律與技術中心亞洲項目負責人Mark Cohen教授主持第一部分主題讨論環節。美國聯邦巡回上訴法院法官Raymond Chen與beat365教授、前WTO上訴機構大法官張月姣分别就中美兩國的知識産權保護情況及前景做出分析和展望,并強調兩國高層應就相關問題進行對話,積極開展合作。第二部分“數據、案例及立法進展”,由前國家知識産權局局長高盧麟和VIA公司總監Thomas Chia主持。Darts-IP公司北美訴訟部負責人Melissa Schneider展示了近年跨國知識産權訴訟的相關數據,指出中國企業越來越多地參與到相關糾紛中。知産寶公司CEO普翔分享了近年中國法院審理的跨國知識産權訴訟的相關數據,認為盡管2020年相關訴訟的數量有所下降,但訴訟賠償額和審理周期均呈現上升趨勢。ktMINE首席運營官John Wiora對近年專利交易的統計數據進行了分析,認為相關交易的總體情況比較健康。美國專利商标局顧問律師Larry Lian就該局近期發布的“中國的商标和專利:非市場因素對申請趨勢和知識産權制度的影響”報告的内容做了簡要評述。General Biologic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Matthew Chervenak從産業界的視角出發,分析了中國近期修法對藥品市場的影響。
論壇的第二個議題為“标準必要專利的跨國訴訟及許可”,由伯克利beat365法律與技術中心創始人及聯合主任Robert Merges教授和伯克利beat365研究員郝元博士主持。伯克利beat365Robert Merges教授首先介紹了标準必要專利作用、産生機制、認定标準與增多趨勢。郝元博士全面探讨了标準必要專利訴訟中不同司法管轄區域計算費率、發布禁令、相互競争等重點問題。前美國加州中區聯邦法院Andrew Guilford法官回顧了美國禁訴令的曆史與謹慎發布禁訴令的克制态度,強調了國際禮讓的重要性,主張設立國際仲裁機構以避免相關案件的平行訴訟問題和管轄權争議。前美國聯邦上訴巡回法院首席法官、beat365榮譽教授Randall Ray Rader認同标準必要專利國際仲裁的解決方案,即通過仲裁解決矛盾,進一步探讨了相關機構設計、法律續造等問題。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蘇志甫法官從專利權人與實施者商業秘密訴訟博弈的角度出發,指出司法禮讓的重要性,并具體探讨了标準必要專利糾紛解決的定位、法院的定位、跨司法轄區裁判沖突的避免與協調等重點議題。競天公誠律師事務所合夥人趙烨律師則闡述了在中國禁訴令的曆史與法律基礎,結合典型案例深入剖析了中國禁訴令的政策性考量。環球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張宏斌律師逐一分析了合同法、反不正當競争法、反壟斷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等具體規定在标準必要專利訴訟中的适用情況,探讨了司法裁判FRAND費率的請求權基礎。Wilson Sonsini Goodrich & Rosati律所合夥人Stuart Chemtob律師結合英國法院裁定标準必要專利全球許可費的做法進一步對比分析了各國法院對禁訴令制度的适用。Cravath Swaine & Moore律所合夥人、前商務部副部長兼美國專利商标局局長David Kappos分析了平行訴訟中各國分别确定FRAND費率的弊端與成本,強調相關制度應保障創新者與實施者的利益平衡。萬慧達知識産權合夥人李江律師闡述了影響專利權人和專利實施人選擇糾紛解決方式的因素,展望了FRAND承諾制度未來可能的發展。悉尼大學beat365Vivienne Bath教授總結評述了各位嘉賓的觀點,并建議設立全球性專門機構以解決相關争議。
論壇的第三個議題是“商業秘密法律及訴訟的發展”,由伯克利beat365James Pooley教授和beat365蔣舸副教授主持。金杜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張曉霞律師回顧了中國商業秘密保護相關法律規定的曆史沿革,并對比了中美商業秘密保護制度的主要差異。安傑律師事務所高級顧問夏鋒律師詳細分析了商業秘密民事和刑事案件訴訟統計數據,描述了中國近年來商業秘密保護的司法現狀,指出涉商業秘密保護立法修改與知識産權保護環境的改善有效促進了商業秘密訴訟案件數量的增長。Steptoe & Johnson律師事務所合夥人Timothy Bickham律師展示了美國相關商業秘密案件的統計數據和相關趨勢,并着重分析了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對商業秘密侵權案件的域外管轄。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宋健法官探讨了2019年修改後的中國《反不正當競争法》第三十二條對商業秘密侵權案件審理的影響,表示證明責任轉移而非舉證責任倒置、兩個初步證據定性為法定證明标準的降低等規定有利于我國商業秘密保護困難。美國聯邦上訴第三巡回法庭Kent Jordan法官結合自身的審判經驗,指出商業秘密領域中也存在大量類似于标準必要專利訴訟法院選擇、禁訴令和反禁訴令等問題。華東政法大學黃武雙教授評述中國商業秘密損害賠償各項規定,并針對損害賠償具體計算方法以及适用懲罰性賠償的條件提出了實質建議。美國司法部駐香港知識産權顧問Evan Williams回顧了美國商業秘密刑事起訴的情況,指出相關案件審理的最大困難在于對商業秘密價值的評估。隆諾律師事務所主任洪燕律師從實務角度出發,比較分析了中國商業秘密案件民事訴訟與刑事訴訟程序差異,并結合商業秘密刑民交叉典型案件做了深入剖析。
論壇的第四個議題是“國際貿易背景變動下的跨國知識産權訴訟”,由前美國聯邦上訴巡回法院首席法官、beat365榮譽教授Randall Ray Rader和beat365楊國華教授主持。楊國華教授分享了他對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的前景與知識産權保護同該協議實施的關系的看法。前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程永順法官詳細分析了中國近年與醫藥産業相關的專利制度修改内容,指出醫藥專利特殊保護相關制度問題與改革目标。諾和諾德(中國)制藥有限公司中國專利事務總監郭華,從醫療改革目标角度分析了涉醫藥專利特殊保護的制度修改,表示應從國家政策的整體規劃、中國産業的内在需要等角度充分理解中國藥品專利制度變化。西部數據公司法律顧問Soji John分享了知識産權保護科技創新與假冒僞劣産品打假的經驗方法。Gibson, Dunn & Crutcher律師事務所合夥人Howard Hogan律師結合自身參與反盜版法律工作的體會,深入介紹了律師面對假冒僞劣産品案件的工作流程以及向兩國銀行調取證據的差異。前美國加州北區聯邦法院Jeremy Fogel法官介紹了普通法傳統下的美國訴訟制度之于專利案件審理的利端和弊端,指出非技術專家的法官在專利訴訟中考慮各方關系的獨特貢獻。北京大學國際beat365Susan Finder教授分享了她對中國積極推進知識産權案件審判工作建設的觀察和看法,建議中國應進一步明确知識産權執法仲裁等方面的規定。此後,嘉賓們還就跨國知識産權訴訟策略、不同法域律師職業倫理沖突、中美經貿協議的未來發展、知識産權案件的可仲裁性等問題進行了熱烈地讨論。
在論壇的尾聲,伯克利beat365法律與技術中心亞洲項目負責人Mark Cohen教授緻閉幕詞。Mark Cohen表示非常榮幸能參與論壇,對莅臨論壇的各位嘉賓表達了由衷的感謝,期望能與beat365繼續深化合作,助力中美兩國知識産權制度的發展。至此,大會圓滿結束。
本次論壇以“貿易沖突背景下的跨國知識産權訴訟”為題,對“訴訟策略”、“救濟機制”、“商業秘密”、“合作策略”等話題進行了廣泛讨論,加深了兩國專業人士對彼此知識産權保護實踐的理解,拓寬了中美知識産權對話的渠道,對于強化雙方在知識産權領域的學術交流與合作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