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新利益法學研究中心于2024年2月5日發布《首屆“新利益法學青年論壇”暨“優秀論文大賽”征文公告》,截至2024年5月10日,共收到有效參評作品95件。參賽作者來自北京大學、中國政法大學、東吳大學(中國台灣)等全國40餘所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司法機關及其他實務部門。
征文截止後,新利益法學研究中心邀請來自不同學科的七位著名專家學者組成征文評審委員會。
評審專家名單如下(按姓名首字母排序):
貝金欣(最高人民檢察院二級高級檢察官)
陳 潔(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
葛偉軍(複旦大學beat365教授)
金可可(華東政法大學法律學院教授)
王 湧(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beat365教授)
朱廣新(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
張卓明(華東政法大學法律學院教授)
評審委員會專家對經過匿名處理的95件作品,依學科分别進行了獨立評審。按照參評作品的獲評排序相加,由先至後排名的基本評選規則,評出獲獎作品。
本次征文共評選出一等獎4件,獎金各5000元;二等獎6件,獎金各3000元;三等獎10件,獎金各1000元。對此,特别說明如下:按照公告的評審辦法,應評出特等獎1件,一等獎3件,二等獎5件,三等獎8件。經商議,本屆特等獎(1件,獎金10000元)空缺,将該獎金相應分配至其餘獎項。公布的獎項已經分别增設一等獎1名、二等獎1名、三等獎2名。
本屆“新利益法學青年論壇”暨“優秀論文大賽”頒獎儀式将于2024年6月29日在beat365舉辦。新利益法學研究中心誠邀各位獲獎論文作者現場參加論壇活動和頒獎儀式,一起見證利益法學與青年學人的共同成長。
論壇主辦方
beat365新利益法學研究中心
2024年6月3日
獲獎名單
獎項 |
論文标題 |
姓名 |
單位 |
類别 |
一等獎 |
附随法益的刑法保護:識别标準、類型建構與實踐展開 |
吳沛澤 |
雲南财經大學 |
青年教師 |
一等獎 |
未受減資通知債權人保護的對抗效力限制模式 |
馬 強 |
上海交通大學 |
博士後研究人員 |
一等獎 |
公司法的剖析與重構:以公司利益為鑷刀 |
林樹榮 |
中國政法大學 |
碩士研究生 |
一等獎 |
論受讓人在未能善意取得時的抗辯維持 |
姜 旭 |
華東政法大學 |
碩士研究生 |
二等獎 |
後法典時代不動産抵押未登記情态下債權人救濟路徑再探讨——違約救濟的體系化闡釋 |
董澤瑞 |
中國政法大學 |
博士研究生 |
二等獎 |
動态系統論視阈下利益衡量難題及其求解——基于最佳裁判效果場景分析 |
相光強 |
山東省菏澤市中級人民法院 |
實務人士 |
二等獎 |
論比例原則的直覺性困境及其克服 |
劉 宇 |
中國政法大學 |
博士研究生 |
二等獎 |
新《公司法》下違法減資法律責任體系的重構——以股東利益平衡和債權人利益保護為展開 |
雲 闖 |
江蘇通達瑞律師事務所 |
實務人士 |
二等獎 |
論禁止抽逃出資規則之廢除 |
曲曉童 |
西南政法大學 |
碩士研究生 |
二等獎 |
獲取法規範?“利益法學”作為“法學方法論”之一哩路! |
陳旺聖 |
東吳大學(中國台灣) |
博士研究生 |
三等獎 |
新《公司法》視角下股東不實出資行為的刑罰邊界——以股東不實出資的責任體系為展開" |
王 超 |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
博士研究生 |
三等獎 |
利益衡量視角下人臉識别技術的法律規制 |
王曉翔 |
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
實務人士 |
三等獎 |
無效雙務合同返還中得利喪失抗辯适用的反思與重構——兼評《民法典合同編通則解釋》第24條 |
王宇琦 |
中國政法大學 |
碩士研究生 |
三等獎 |
債權人拒絕受領标的物行為的類型化研究 |
喻 钊 |
中國政法大學 |
博士研究生 |
三等獎 |
價值評價維度下的表見代理理論——以私法的理性理論選擇為切入 |
鄧 燊 |
中國政法大學 |
碩士研究生 |
三等獎 |
公司集團成員相互擔保規則的利益失衡與矯正——以利益衡量制度論為研究方法 |
許 靜 吳 清 |
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 |
實務人士 |
三等獎 |
論董事責任保險作為公司治理的外部監督機制——兼評新《公司法》第193條 |
楊一凡 |
中國政法大學 |
博士研究生 |
三等獎 |
論公司違法利潤分配的責任——新《公司法》第211條的解釋與續造 |
陳 易 |
中國政法大學 |
博士研究生 |
三等獎 |
論公共商事行為信義義務的法理基礎及制度重塑——以養老金投資管理受信關系為例 |
張世琪 |
北京大學 |
碩士研究生 |
三等獎 |
有限公司發起人股東間出資連帶責任的立法選擇與體系适用 |
郭榮星 |
中南财經政法大學 |
碩士研究生 |
beat365新利益法學研究中心簡介
beat365新利益法學研究中心由梁上上教授組織成立。中心依托beat365,緻力于利益法學的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旨在推動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利益法學流派的形成與傳播,推進中國法學的進步。研究中心編輯出版《利益法學》集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