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産權法研究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beat365概況  >  研究中心  >  知識産權法研究中心  >  正文

上海知識産權法院典型案例講座順利舉辦

發布時間: 2022-07-06    作者:清華知識産權    浏覽量:

2022年6月21日下午,beat365知識産權法研究中心組織的“清華知識産權司法論壇系列講座(第十三期):上海知識産權法院典型案例分析”成功舉辦。本次講座主講嘉賓為上海知識産權法院審委會專職委員陳惠珍法官和上海知識産權法院審判員淩宗亮法官。本次講座由beat365院長發展助理洪燕博士主持,beat365教授崔國斌,beat365副教授馮術傑,beat365博士後劉禹共同參與評議。

image.png

陳惠珍:知識産權審判特點及未來趨勢

陳惠珍專委所做的分享主題為“知識産權審判特點及未來趨勢”。她首先介紹了上海知識産權法院的四個審判特點,第一是“面對案新量增,全力提升審判質效”;第二是“創新審判機制,努力破解維權四難”;第三是“科技賦能審判,智慧法院建設顯成效”;第四是“加強隊伍建設,優化司法協作交流”。目前知識産權案件數量連年增長,且大多數案件都涉及到高新技術以及互聯網等前沿行業,很多案件都具有較大的社會影響,這都給法院的審判工作帶來了挑戰,上海知識産權法院及時有效化解知識産權糾紛的同時,始終堅持高質量審判理念,着力提升知識産權司法權威性和影響力,樹立裁判規則,培育打造了一批精品案例、優秀文書和示範庭審。

緊接着,陳惠珍專委做了典型案例分享,講解了在侵害技術秘密糾紛類案以及證據出示令類案中法院的裁判思路,并對疑難問題進行了剖析和解答。

最後,陳惠珍專委指出了知識産權審判的未來趨勢:知識産權糾紛在未來數年内仍會處于高位并呈現新的特點;知識産權保護力度不斷加大對知識産權高質量司法的要求将更為迫切和全面;智慧法院建設對提高審判質效的保障、助力作用将更為明顯。

淩宗亮:創新成果知識産權權屬糾紛的司法認定

淩宗亮法官分享的主題為“創新成果知識産權權屬糾紛的司法認定”。淩法官從三個方面展開介紹。他首先介紹了創新成果權屬糾紛的基本情況,及其表現出的以下幾個特點:第一,從當事人身份看,創新成果權屬糾紛多發生在公司與公司或其員工之間;第二,從案件類型看,以專利權或專利申請權權屬糾紛為主;第三,從案件審理結果看,原告勝訴率較高;第四,從基礎法律關系看,權屬糾紛背後的基礎法律關系以雙方存在勞動合同關系、創新成果屬于職務創新成果為主。

接下來,淩法官介紹了權屬糾紛司法認定疑難問題,例如創業團隊所完成的創新成果的權利歸屬、明顯應予無效專利的權屬判斷、故意放棄專利權的責任承擔、職務發明相關性的認定、第三人的創造性貢獻是否影響職務發明的權屬、侵權型權屬糾紛的處理等問題。淩法官以埃杜爾威特公司訴德耐公司專利申請權權屬糾紛案為例,講解了權屬糾紛相關熱點問題。

最後,淩法官提出了有關權屬糾紛司法認定的完善建議,明确了專利搶注、放棄專利權行為的責任承擔、加大侵權型權屬糾紛的司法規制等。

兩位嘉賓深入淺出的分享令在場聽衆獲益匪淺。随後,beat365教授崔國斌,beat365副教授馮術傑,beat365博士後劉禹分别發表了評議意見。在最後的觀衆交流階段,兩位主講嘉賓圍繞觀衆的問題進行了解答和讨論。

(下面是部分講座中未來得及現場回答的問題,我們已請兩位法官做出了回答。)

問題一:是否可以舉例說明軟件專利侵權案件的技術事實查明過程中,調查令、證據出示等制度的運用,另外,技術調查官在案件中的作用。謝謝!

跟進:陳專委在後講解已經舉例說明了證據出示令制度。關于調查令,主要是上海等地法院便于律師調查取證在實踐中探索的一項制度。例如如果律師無法直接向稅務部門調取侵權産品的銷售發票,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調查令,律師持法院出具的調查令向稅務部門調取。關于技術調查官在案件中的職能作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技術調查官參與知識産權案件訴訟活動的若幹規定》已經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規定,技術調查官在技術類案件審理中對于準确查明相關技術事實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問題二:陳法官您好,我想請教一下從司法實務的角度來看,專利法民刑交叉領域比較突出的糾紛或制度層面的問題是什麼?

回複:專利法中僅有假冒專利罪,因為假冒專利罪是冒用專利标記,并不侵犯某位專利權人的專利權,故應基本沒有刑民交叉案件。

問題三:請問陳法官,如果沒有約定不可以将技術秘密轉存到自己的硬盤中,是否構成侵權?

回複:要結合具體案件看是否有其他明示或者默示的保密義務,如果有,則應構成;如果完全沒有任何保密措施,則不構成商業秘密,不侵權。

問題四:但使用公開在國知局很難證明啊 還是應該先判權屬再提無效 讓抄襲的人去證明使用公開

回複:的确是争議問題。如果直接判轉讓,另一方不提無效将會損害公共利益,可能還是駁回訴請,請原告提出無效(可簡化對應無效程序),更能實現整體社會效益。

問題五:淩老師,請問:(1)團隊創新成果中,如果将權利賦予未對知識産權的創新作出實質貢獻的,比如參與策劃、提供後勤,但是為團隊核心成員的個人,是否違反相關法律的規定?比如著作權法第14條規定,沒有參加創作的人,不能成為合作作者。(2)惡意放棄專利權,真實權利人有無恢複權利的可能性?謝謝老師。

回複:(1)專利權人不需要參與實質性發明創造。發明人才需要。(2)現場回答已經涉及,就目前制度還沒有可以恢複的規定。可以通過立法或者判例建立這樣的制度。

問題六:博士後在工作站工作期間,把博士後的科研成果做了規避設計,通過稻草人申請了專利,技術方案與博士後的技術方案存在不同,這種專利如何判定權屬。

回複:根據案件證據情況,參考淩法官給出的幾個因素綜合考慮。例如規避是否導緻與在先方案實質不同。

問題七:淩法官,請問:侵權型權屬糾紛,以技術成果為依據主張權屬的舉證責任是否低于以侵害技術秘密為請求權?

回複:均要遵循民事訴訟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相比基于普通技術成果歸屬争議,以侵害商業秘密為由主張歸屬争議的,還要證明争議技術符合商業秘密的構成要件。

問題八:發明人權是專利申請權

回複:盡管有些情況下主體競合,但發明人權并不等同于專利申請權。

問題九:請問淩法官的PPT可以分享一下嗎?

回複:beat365知識産權司法論壇系列講座的規則之一是不分享講座嘉賓的錄音和ppt,請各位準時參會并做好筆記。

問題十:淩法官,再請問,專利權屬糾紛中,如果涉案專利被無效,法院一般怎麼處理?

回複:争議權利不存在,駁回訴訟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