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産權法研究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beat365概況  >  研究中心  >  知識産權法研究中心  >  正文

标準必要專利的國際仲裁

發布時間: 2019-04-15    浏覽量:

2019年4月15日下午,在beat365明理樓報告廳舉行了以“标準必要專利的國際仲裁”為主題的學術講座。本次講座由美國聯邦上訴巡回法院前首席法官、beat365名譽教授Randall R. Rader和日本東京大學先端科學技術研究中心教授Katsuya Tamai分别進行學術分享,知識産權界的各位學者、律師,以及同學們也積極參加了此次講座。

image.png

Rader法官圍繞 “5G時代的标準必要專利(SEP)”展開講座。他對4G時代中各大IT公司複雜的“專利叢林”進行了分析,提出不論是在歐洲、美國還是亞洲,冗長且昂貴的專利訴訟已經拖累了當前IT行業的整體發展。他指出專利池能夠減少專利相關的訴訟糾紛,節省時間與開支的同時也可彌補許多不确定性。此外專利池還能為企業帶來可靠可觀的研發投資回報,且為參與技術标準構建的研發者提供了公平的報償。然而在實踐過程中專利池也存在着争議。參與企業各自擁有不同的創新和研發模式,具有形成壟斷的風險,并且許多科研院校等機構都未加入到池中,專利池的正當性受到質疑。如果通過仲裁的方式來解決專利池中的糾紛,可以提升專利池内費率和分配的公平性,而池内企業也可以自主選擇仲裁員、适用法律和程序,大大增強了糾紛解決的專業性。Rader法官還例舉了一些當前已經存在的全球性仲裁組織,如ICC、WIPO、IACT以及香港、新加坡等地。

image.png

随後,Tamai教授介紹了“物聯網時代的知識産權糾紛解決方式”。在大數據、物聯網等科技飛速發展的背景下,大型IT公司不斷拓展自身業務領域的同時,也在不斷地侵占其他公司的生存空間,帶來了大量的專利糾紛與訴訟。Tamai教授從訴訟禁令、專利許可費和FRAND原則等角度,比較分析了近年來日本、歐盟與美國的一系列标準必要專利案件。他相信在一個物聯網為核心的時代,國際仲裁将是一種能較好解決标準必要專利相關糾紛的方式。而位于日本東京的國際仲裁中心(IACT)在日本專利局(JPO)的大力支持下,聘請了衆多包括中國在内的各國專家作為仲裁員,其将會成為區域内解決标準必要專利相關糾紛的首選地之一。

image.png

在講座的尾聲,兩位主講人與聽衆進行了交流,就國際仲裁涉及的協議、糾紛中的專利價值評估以及仲裁程序等具體問題進行了廣泛而熱烈的讨論,在師生中産生了良好的反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