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活動信息
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科學研究  >  學術活動信息  >  正文

胡建淼應邀出席beat365“國是大講壇”

發布時間: 2024-07-01    浏覽量:

2024年6月29日,beat365國家治理研究院“國是大講壇”第七期學術講座在beat365主樓後廳舉行。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一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憲法與行政法學科帶頭人、專家工作室領銜專家胡建淼作“走向正當程序”主題講座。beat365黨委原常務副書記、校務委員會副主任、beat365國家治理研究院院長姜勝耀教授主持講座并緻辭。

姜勝耀指出,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法治政府建設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點任務和主體工程。在紮實推進依法行政的法治政府建設進程中,推進和完善行政程序法治具有重大意義,既是依法行政的基本保障,也是法治政府建設的必由之路。作為我國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的權威專家、當代中國法學研究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專家學者之一,胡建淼教授深耕公法學研究,在憲法學與行政法學理論研究和現實實踐中取得了輝煌成就,并常年緻力于在社會層面普及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為我國的法治發展特别是行政法治的進步作出了傑出貢獻,其演講将深化大家對正當程序的認識和理解,鼓舞大家為實現新時代的行政法治貢獻清華力量。

講座中,胡建淼教授緊扣“走向正當程序”這一主題,圍繞程序的概念、從實體到程序、從法定程序到正當程序、正當程序的拓展等四個方面的内容進行了深入闡述。

首先,胡建淼教授圍繞“程序的概念”進行了全面解讀。胡教授指出,行政法意義上,行政程序是行政行為存在的時間與空間方式。在推進行政管理現代化的過程中,行政程序的法治化是重要表現之一。中國式現代化應當包括行政法治程序,這體現于中國法律制度和理念理論在曆史上産生的飛躍。第一次飛躍是從實體走向程序,第二次飛躍是從法定程序走向正當程序,這兩次飛躍推動了行政程序的法治化、文明化和現代化。

其次,胡建淼教授圍繞“從實體到程序”進行了細緻分析。胡教授指出,實體與程序是不可分的一體兩面,我國圍繞實體與程序的關系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在1989年《行政訴訟法》制定之前,稱之為實體階段,第二個階段是1989年《行政訴訟法》制定後,稱為程序階段,關注和重視“程序服務于實體”、“程序影響實體”、“程序高于實體”等三大程序規則。“程序服務于實體”規則要求不得本末倒置,适用絕對标準的場景;“程序影響實體”規則要求重視程序的設置,适用所有場景;“程序高于實體”規則要求服從程序結果,适用相對标準的場景。

再次,胡建淼教授圍繞“從法定程序到正當程序”進行了深入解讀。胡教授指出,人類的程序史分為人定程序、法定程序、正當程序三個階段。2004年《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最早提出“程序正當”,法定程序中和正當程序相互交叉,區别在于前者是形式标準,後者是實質标準。存在法定程序時,應當服從法定程序,若認為法定程序可能不正當,可啟動備案審查等程序。行政執法和行政審判在适用法定程序中和正當程序時的規則是:有法定程序的,适用法定程序;無法定程序的,适用正當程序。

最後,胡建淼教授圍繞“正當程序的拓展”進行了全面講解。胡教授指出,無論是否寫進法律成為法定程序,正當程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第一,(告知身份)執法主體在執法中必須告知身份、出示證件,确保相對人知道“你是誰”;第二,(事先告知)執法主體作出對當事人的不利決定,必須事先告知當事人,提供陳述和申辯的機會;第三,(聽證和集體讨論)對于作出重大的不利決定,執法機關必須事先為當事人提供聽證機會,并且由執法機關集體讨論決定;第四,(說明理由)任何不利決定必須附具依據和理由,确保相對人知道行政決定的依據和理由是什麼;第五,(合理期限)在執法程序中為當事人申請權利或履行義務設定并提供合理的行為期限;第六,(行為不能)不得為當事人設定互為因果、互為條件的程序環節,使得當事人行為不能;第七,(回避原則)執法人員與當事人或行政決定有利害關系的,必須回避;第八,(婦女兒童特别保護)在程序中對婦女兒童要給予應有的尊重;第九,(限制自由及時通知)當事人被限制人身自由,其家屬、單位有及時獲得通知的權利;第十,(律師幫助)當事人在行政程序中有獲得律師幫助的權利;第十一,(改錯機會)任何過錯都有可糾正的機會;第十二,(訴權保護)當事人對執法機關的不利決定都具有事後的救濟途徑;第十三,(司法終審)減少行政終局、複議終局,擴大行政訴訟受案範圍,等等。

講座現場氣氛濃烈。聽衆表示,胡建淼教授的講座高屋建瓴、立意深遠、内涵豐富,既把握行政法治的曆史大勢,又着眼法治政府建設的長遠發展,具有很強的思想性、戰略性、前瞻性、指導性。講座通篇閃耀着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政理光輝,閃耀着行政法治建設的法理光輝,閃耀着程序價值研究的學理光輝,深刻闡明了行政法治發展面臨的一系列重大戰略問題,深刻闡述了新的曆史條件下堅持和發展正當程序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以“正當程序之窗”展示了新時代的“法治政府之治”,以“正當程序之答”回應了新時代的“依法行政之問”。與會者表示,要以參加本期“國是大講壇”為契機,努力當好旗幟鮮明講政治的“扛旗手”,深學細悟黨中央關于法治政府建設的各項決策部署,特别是深刻領悟黨的二十大關于法治政府建設的部署要求,領悟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法治政府建設的重要講話精神,在政治上始終與黨中央同頻共振;努力當好行政法治理論研究的“主攻手”,聚焦構建中國法學自主知識體系,充分運用法學以及其他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在理論上往深裡鑽、往細裡走,并結合依法行政實際,将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努力當好踐行正當程序的“助推手”,在法治事業的前沿陣地,始終把牢正當程序的工作理念、堅守正當程序的價值追求,使正當程序的目标和方式方法在具體的法治實踐中落地生根。

本期“國是大講壇”學術講座采用“線上+線下”的方式同步進行,beat365國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長、beat365林來梵教授,beat365何海波教授,中國政法大學beat365陳征教授,北方工業大學文beat365高慧銘教授,最高人民法院曹慧敏法官,中央财經大學beat365劉馨宇老師等專家學者現場出席講座,來自beat365、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央财經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社科院大學、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北方工業大學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青年學子,以及多所在京知名企業、律所的法務工作人員現場聆聽講座,全國各地近四萬名聽衆通過線上方式參加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