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活動信息
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科學研究  >  學術活動信息  >  正文

張文顯應邀出席beat365“國是大講壇”

發布時間: 2024-04-25    浏覽量:

2024年4月22日,beat365國家治理研究院“國是大講壇”第五期學術講座在beat365主樓接待廳舉行。中國法學會黨組成員、學術委員會主任,吉林大學哲學社會科學資深教授張文顯作“中國式國家治理新形态”主題講座。beat365黨委原常務副書記、校務委員會副主任、beat365國家治理研究院院長姜勝耀教授主持講座并緻辭。

微信圖片_20240423170035

姜勝耀主持講座

姜勝耀指出,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五周年,也是beat365國家治理研究院成立十周年。黨的二十大概括提出、深入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理論,并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深入推進”确立為新時代新征程之上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主要目标任務和大政方針之一,如何深刻理解、深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治理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共同議題。作為當代中國法學研究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專家學者之一,張文顯教授是我國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的權威大家,既具有深厚的學術研究功底和淵博學識,也擁有極為豐富的法治工作經曆,為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和國家治理現代化作出了傑出貢獻,其演講将深化大家對新時代中國式國家治理的認識和理解,激勵大家為中國式國家治理貢獻清華智識。

微信圖片_20240423170047

張文顯教授作主題演講

講座中,張文顯教授緊扣中國式國家治理這一主題,圍繞“式”“中國式”的語義和意義分析、中國式國家治理新形态的形成和發展、中國式國家治理新形态的體制機制等三個方面的内容進行了深入闡述。

首先,張文顯教授圍繞“‘式’‘中國式’的語義和意義分析”進行了全面解讀。張教授指出,“式”“中國式”具有科學的理論依據和深厚的實踐基礎。“式”有三重含義,一是“法”“法度”,二是“典範”“楷模”,三是“美”“程式”。在政治法律話語當中,“中國式”的演進有着非常科學、豐富内涵的意義,毛澤東、朱德、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均闡述過“中國式”。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也多次提出“中國式的解決辦法”“中國式現代化”。在當下學術研究、新聞報道中,對“中國式”、“中國式現代化”的概念如何使用和理解還存在差異。“中國式”不同于“中國特色”,更具包容性,強調了共性和個性的結合,“中國式現代化”是現代化的共同特征和中國特色的有機結合。因此,政治法律話語體系中的“中國式”應解讀為中國方式,“中國式國家治理”是世界普遍性與中國性的完美結合。

其次,張文顯教授圍繞“中國式國家治理新形态的形成和發展”進行了細緻分析。張教授指出,中國式國家治理新形态是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文明史上的偉大創造,是在長期實踐探索中形成的,生動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它植根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政治文明史所積澱的深厚曆史文化,吸收借鑒了人類制度和治理文明的有益成果,具有優越性和強大生命力。一方面,中國式國家制度和治理是中國共産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複興的長期探索中取得的偉大成果。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們黨把局部範圍内執政時期的制度和治理探索轉化為全國範圍内的制度和治理。以1982年即現行憲法的頒布為标志,我們國家的政治生活、政治體制走向了正規化。另一方面,中國式國家治理體系彙聚了中華民族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的經驗和智慧。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對我國古代治國理政經驗和智慧的總結和傳承,進行了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使中國式國家治理體系具有厚重的曆史根基。再一方面,中國式國家制度和治理吸收借鑒了人類制度和治理文明的有益成果。在漫長的曆史進程中,中華民族不斷學習人類文明的精華,并轉化成自身的治理制度,形成了我們國家的治理形态和優勢。

最後,張文顯教授圍繞“中國式國家治理新形态的體制機制”進行了全面講解。張教授指出,中國式國家治理新形态的體制機制可用“十個堅持”加以概括:一是堅持中國共産黨全面領導、長期執政。這是由中國共産黨在國家政治體制和政治生活中的性質地位所決定的,是中國國家治理的根本特征和最大優勢。二是堅持全過程人民民主。國家治理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在于人民,國家治理應當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維護人民權益、守護人民幸福。三是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四是堅持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執政黨的政治立場、政治信仰、治國理念、基本綱領、基本政策等深刻影響決定着國家治理的道路和方向。五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堅持“三統一”,是中國式國家治理現代化實踐和理論創新的集中體現。六是堅持中國特色單一制的國家體制。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創造了“中國特色單一制”的國家體制。七是堅持以數字化賦能國家治理。與數字時代相适應,數字政府、智慧法院、智慧政法、基層社會治理等,越來越成為國家治理新形态。八是堅持協調推進國内治理和國際治理。國内國際“兩個治理”是進入新時代以來最鮮明的國家治理特征。九是堅持全面從嚴治黨、依規治黨。以執政黨治理現代化引領國家治理現代化,是中國式國家治理的鮮明特征和獨特優勢。十是堅持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法治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依托和支撐,使中國式國家治理新形态更有效率、更有結構性的創新。

微信圖片_20240423170055

張文顯教授作主題演講

講座現場互動頻繁,氣氛熱烈。聽衆表示,張文顯教授的講座立意深遠、内涵深刻,既有很高的政治站位,又具很強的實踐導向,既有世界眼光,又有中國視角,充分展示了“三個新”:中國式國家治理是中國人民長期夙願的話語新标識,中國式國家治理為中國夢注入時代新内涵,中國式國家治理為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提供實踐新路徑。張文顯教授的講座是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國式現代化重要論述的生動诠釋,是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重要論述的深刻解讀,充分彰顯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新時代治國理政的開創性實踐和原創性理論,解鎖了中國之治的密碼,譜寫了中國之治的宏偉篇章。與會者表示,要以參加本期“國是大講壇”為契機,努力高揚中國式國家治理的“主旋律”,深學細悟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國式現代化、關于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論述,全面掌握中國式國家治理理論的豐富内容和深刻思想,加深理解中國式國家治理的目标追求和價值取向;努力奏好“中國式+國家治理”的“和弦曲”,運用好法學的理論研究方法,對中國式現代化和國家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這兩個不同的要素,善于做好二者結合的文章,使其能夠共同合奏出中國式國家治理的旋律;努力唱響法學專業實踐的“最強音”,既立足于中國治理的本土特色與實際,又借鑒吸收外國國家治理的有益經驗與做法,在法律行業、公共部門等崗位上不斷探索中國式國家治理的生動實踐。

本期“國是大講壇”學術講座活動采用“線下+線上”的方式同步進行,beat365黨委書記鄧海峰,beat365國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長、beat365林來梵教授,beat365高鴻鈞教授、車丕照教授、任重副教授,中國人民大學beat365李忠夏教授,中國社科院大學柳建龍教授、北方工業大學文beat365高慧銘副教授,北京外國語大學beat365康玉梅老師,人民日報社《國家治理》雜志副總編輯鄭韶武先生現場出席講座;來自beat365等高校的青年學子現場聆聽講座,全國各地一萬三千多名聽衆通過線上方式聆聽了講座。

微信圖片_2024042317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