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光權
教授、博士生導師
beat365院長
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教育背景
1992年畢業于四川大學法律系,1999年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beat365,獲法學博士學位
工作履曆
1.1992年7月至1996年9月,在四川省司法廳工作
2.1999年8月加入beat365,先後任講師(1999年)、副教授(2000年)、教授(2005年)、博士生導師(2006年)
3.2001年4月至2002年2月,日本名城大學法學部訪問學者
4.2007年11月至2010年7月,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第一分院副檢察長(挂職)
5. 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最高人民檢察院公訴廳副廳長(挂職)
社會兼職
1.2008.3至2013.2,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
2.2013.3至2018.2,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
3. 2018.3至今,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4.2015.1至今,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詢員
5.2014.5至今,最高人民檢察院指導案例工作委員會委員
6.2012.9月2015.8,教育部特邀教育督導員(國家督學)
7.2010.11至今,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第一分院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
8.2012.5至今,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第二分院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
9.2013.12至今,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第三分院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
10.2009.6至今,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專家顧問
11. 2011.3至今,重慶市人民檢察院第一分院智庫專家
12.2011.5至今,天津市人民檢察院第一分院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
13.2013.6至今,北京市人民檢察院鐵路檢察分院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
14.2014.6至今,成都市人民檢察院咨詢專家
15.2011.10至今,中國刑法學研究會理事
16.2007.11至今,中國法學會法律咨詢中心專家咨詢委員
17.2007.1至今,北京市法學會應用法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18.2007.12至今,北京大學廉潔社會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
19. 2017.10至今,北京市監獄管理局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
20.2015.7至今,國家檢察官學院兼職教授
21. 2015.12至今,北京市門頭溝區人民檢察院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
22. 2016.4至2019.4,北京市人民檢察院檢察改革與發展研究中心特邀高級兼職研究員
23. 2017.8至今,中國法學會犯罪學學會副會長
研究領域
刑法學
獎勵與榮譽
1.北京市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02年)
2.beat365教學工作優秀成果二等獎(2002年)
3.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三屆“胡繩青年學術獎”(2003年)
4.beat365先進工作者(2003年)
5.beat365“學術新人獎”( 2004年)
6.第一屆“法鼎獎”(中國青年法律學術獎)銀獎(2005年)
7.第九屆beat365研究生“良師益友”優秀導師(2006年)
8.司法部第二屆優秀法學教材和科研成果二等獎(2006年)
9.中國法學會“西湖杯”優秀刑法論文(2000~2005)二等獎(2006年)
10.入選北京市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2008年)
11.首屆中國大學出版社圖書獎優秀教材獎,一等獎(2009)
12.首屆北京市“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2010年)
13. 中國法學會“全國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提名獎”(2011年)
14. 第三屆錢端升法學研究成果獎,三等獎(2014)
15. 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014)
16. 第七屆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三等獎(2015)
學術成果
在《中國社會科學》、《法學研究》、《中國法學》、《中外法學》等雜志發表論文220餘篇;出版個人專著11部,主編或參編刑法學著作30餘部
一、主要學術論文
(一)主要學術論文:三大刊
1.“抽象性問題及其意義:對刑法領域法治立場的初步考察”,《中國社會科學》2001(2)
2.“違法性判斷的基準與行為無價值論——兼論中國刑法學的立場定位”,《中國社會科學》2008(4)
3.“價值判斷與中國刑法學知識轉型”,《中國社會科學》2013(4)
4. “轉型時期刑法立法的思路與方法”,《中國社會科學》2016(3)
5.“公衆認同、誘導觀念與确立忠誠——法治國家刑法基礎觀念的批判性重塑”,《法學研究》1998(3)
6.“行為評價機制與犯罪成立——對犯罪構成理論的擴展性思考”,《法學研究》2000(3)
7.“侵占罪疑難問題研究”,《法學研究》2002(3)
8.“結果假定發生與過失犯”,《法學研究》2005(2)
9.“論内在的客觀處罰條件”,《法學研究》2010(6)
10.“刑法方法論的中國意義”,《法學研究》2013(1)
11.“‘被教唆的人沒有犯被教唆的罪’之理解”,《法學研究》2013(4)
12.“刑法解釋方法位階性的質疑”,《法學研究》2014(5)
13. “積極刑法立法觀在中國的确立”,《法學研究》2016年第4期,P.23-40;
14.“法條競合的特别關系研究”,《中國法學》2010(3)
15.“量刑基準研究”,《中國法學》1999(5)
16.“刑法的公衆認同”,《中國法學》2003(1)
17.“違法性認識不是故意的要素”,《中國法學》2006(1)
18.“新行為無價值論的中國展開”,《中國法學》2012(1)
(二)主要學術論文:其他核心期刊(部分)
1.“刑法修改的規模定位與制度設計”,《法學》1997(1)
2.“新刑法單位犯罪立法評說”,《法制與社會發展》1998(2)
3.“法定刑配置的合理性探讨:刑罰攀比及其抗制”,《法律科學》1998(4)
4.“罪刑法定原則的司法适用”,《江海學刊》1999(6)
5.“過失犯罪法定刑配置研究”,《四川大學學報》1999(6)
6.“量刑情節沖突及其解決的争議問題研究”,《中外法學》1999(4)
7.“罪刑法定原則的觀念障礙與立法缺陷”,《學習與探索》2000(2)
8.“危險個人的确立與勞動教養立法”,《法學》2001(5)
9.“犯罪加重構成基本問題研究”(與盧宇蓉合著),《法律科學》2001(5)
10.“刑法學知識傳統中的‘人’”,《金陵法律評論》(南京師大學報特刊)2001年第1卷
11.“刑法主觀主義中的知識客觀性”,《中外法學》2002(1)
12.“刑法理論應在對抗、論争中求發展”,《法商研究》2003(3)
13.“行為無價值論的提倡”,《比較法研究》2003(5)
14.“犯罪構成理論:關系混淆及其克服”,《政法論壇》2003(6)
15.“犯罪構成與價值評價的關系”,《環球法律評論》2003(秋季号)
16.“刑法上的财産占有概念”(與李志強合著),《法律科學》2003(2)
17.“刑法客觀主義和主觀主義的融合”,《江蘇社會科學》2003(2)
18.“侵犯商業秘密疑難問題研究”,《beat365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5)
19.“刑罰進化論:從刑事政策角度的批判”,《法制與社會發展》2004(3)
20.“當代刑法理論發展的兩個基本向度”,《江海學刊》2004(3)
21.“偷竊‘天價’科研試驗品行為的定性”,《法學》2004(9)
22.“論實質的作為義務”,《中外法學》2005(2)
23.“論刑法學中的規範違反說”,《環球法律評論》2005(2)
24.“刑法學中‘人’的觀念的演變”,《法律科學》2005(1)
25.“刑法學中的因果關系和客觀歸責論”,《江海學刊》2005(3)
26.“論放任”,《政法論壇》2005(5)
27.“從無占有意思者手中奪取财物的定性”,《法學》2005(9)
28.“刑法學的西方經驗與中國現實”,《政法論壇》2006(2)
29. “貪污罪和侵占罪的界限”,《江海學刊》2006(5)
30.“中國刑法學的想象力與前景”,《政法論壇》2006(5)
31.“正當防衛成立條件的‘情境’判斷”,《法學》2006(12)
32.“論主要罪過”,《現代法學》2007(2)
33.“社會轉型時期職務犯罪預防的新課題”,《政治與法律》2007(5)
34.“違法性判斷的獨立性”,《中外法學》2007(6)
35.“論刑法目的的相對性”,《環球法律評論》2008(1)
36.“明知與刑事推定”,《現代法學》2009(2)
37.“死者的占有與犯罪界限”,《法學雜志》2009(4)
38.“犯罪構成四要件說的缺陷:實務考察”,《現代法學》2009(6)
39.“量刑程序改革的實體法支撐”,《法學家》2010(2)
40.“結果回避義務研究”,《中外法學》2010(6)
41. “論常識主義刑法觀”,《法制與社會發展》2011(1)
42. “區分不能犯和未遂犯的三個角度”,《清華法學》2011(4)
43. “行為無價值論的法益觀”,《中外法學》2011(5)
44. “客觀歸責論的方法論意義”,《中外法學》2012(2)
45. “論身份犯的競合”,《政法論壇》2012(5)
46. “論量刑上的禁止不利評價原則”,《政治與法律》2013(1)
47. “刑事案例指導制度:難題與前景”,《中外法學》2013(3)
48. “為懲治網絡犯罪等提供法律尺度”,《人民日報》2013-9-11(4)
49.“客觀歸責方法論的中國實踐”,《法學家》2013(6)
50. “客觀歸責與過失犯論”,《政治與法律》2014(5)
51. “教唆、幫助自殺行為的定性”,《中外法學》2014(5)
52. “行為無價值論與客觀歸責”,《清華法學》2015(1)
53. “行為無價值論與結果無價值論的關系”,《政治與法律》2015(1)
54. “行為無價值論與未遂犯”,《政法論壇》2015(2)
55. “行為無價值論與犯罪事實支配說”,《法學》2015(4)
56. “最高人民法院應當為控制死刑貢獻力量”,《中外法學》2015(3)
57. “論中止犯判斷的規範主觀說”,《法學家》2015(5)
58. “論受賄罪的情節”,《政治與法律》2016(8)
59. “犯罪支配還是義務違反”,《中外法學》2017(1)
60. “犯罪構成要件理論的論争及其長遠影響”,《政治與法律》2017(3)
61. “持續侵害與正當防衛的關系”,《法學》2017(2)
62. “階層犯罪論及其實踐展開”,《清華法學》2017(5)
63. “正當防衛的司法異化與糾偏思路”,《法學評論》2017(5)
64. “客觀歸責論在财産犯罪中的運用”,《比較法研究》2018(3)
(三)主要學術論文:外文發表
1.On the General Public’s Recognition of the Criminal Law ,China Legal Science(2004)
2.Criteria for determining illegality and the theory of anti-value acts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Volume 30 No.3 August(2009)
3. Zhouguangquan,Deepening reform of the judiciary,China Daily,2014-10-17,P.8.
4. Zhou Guangquan:The Thinking and Approaches of Criminal Law Legislation in a Transitional Period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May 2018,No.2,P.40-57;
5. GuangQuan Zhou,Das Gesetzlichkeitsprinzip in der chinesischen und deutschen Praxis,Das Gesetzlinckeitsprinzip im Strafrecht,Mohr Siebeck (2013)
6. Zhou GuangQuan,Die Prxis der Lehre Von der Objektiven Zurechung in China,Aktuelle Herausforderungen des Chinesischen und deutschen Strafrechts,Mohr Siebeck (2015)
7.“中國刑法における單位犯罪に關する立法評価”,《名城法學》(日本名城大學法學會編)2003年3月(第52卷第4号)
8.“中國における犯罪論體系をめぐる論争と展開”,載《環境犯罪と證券犯罪》(西田典之主編),日本成文堂2009年版
9.“過失犯罪の中國課題”,載《日中刑事法論壇》,日本早稻田大學出版部2009年版
10.《中止の任意性判斷にぉける規範的主觀說》,載[日]山口厚、甲斐克則編:《日中刑事法の基礎理論と先端問題》,東京,成文堂2016年版
二、專著(11部)
1.周光權:《注意義務研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2. 周光權:《刑法諸問題的新表述》,中國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
3. 周光權:《法定刑研究:罪刑均衡的建構與實現》,中國方正出版社2000年版
4. 周光權:《刑法各論講義》,beat365出版社2002年版
5. 周光權:《刑法總論》(第2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6. 周光權:《刑法各論》(第2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7. 周光權:《法治視野中的刑法客觀主義》,beat365出版社2002年第1版,法律出版社2013年第2版
8. 周光權:《刑法學的向度》,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第1版,法律出版社2014年第2版
9. 周光權:《犯罪論體系的改造》,中國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
10. 周光權:《刑法客觀主義與方法論》,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
11. 周光權:《行為無價值論的中國展開》,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