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偉光
長聘副教授、博士生導師
教育背景
1.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知識産權博士;
2. beat365法律系/beat365 民商法學碩士;
3. beat365工程力學系 工學學士
4. 美國SMU大學beat365 比較法學碩士;
5. 中歐法律與司法合作項目 歐盟法文憑;
學術兼職
beat365網絡行為研究所 成員
beat365知識産權中心 成員
北京通信法制研究會 理事
北京律師協會 律師
中國法學會知識産權法研究會 理事
研究領域
知識産權法、網絡與電子商務法法、新聞媒體法
學術成果
(一)論文
1. 《商标平行進口的法理與政策依據分析》,載《環球法律評論》,2006年第3期,第335頁至343頁。
2. Regulating the Right of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in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Vol2. No.1, 2008. ISSN (Print): 1478–9647,Inderscience Publisher. P59-74.
3. 《視頻網站在用戶版權侵權中的責任承擔——有限的安全港與動态的平衡》,載《知識産權》2008年第4期,62~70。該文被《中國版權年鑒2009年》轉摘。
4. 《卡拉OK收費:按包間還是按點播——版權特别費與數字權利管理之間的沖突與選擇》,載《中國版權》,2008年第5期,第59頁至第61頁。
5. 《垃圾短信的界定與規治》,載《法律适用》,2008年第12期。
6. 《Peer To Peer 技術對版權法的挑戰和對策》,載《電子知識産權》,2006年第3期,和《信息網絡安全》2006年第3期,第26頁至第29頁。
7. 《美國的商标平行進口法律制度分析》,載《電子知識産權》, 2005 年第 11 期,信息産業部,第35頁至第39頁。
8. 《數字作品版權保護的物權化趨勢分析——技術保護措施對傳統版權理念的改變》,載《網絡法律評論》,第9卷,第116~129頁,2008年,主編張平,北京大學出版社;該文被《數字出版在線》轉載,http://www.epuber.com/?tag=%E5%90%B4%E4%BC%9F%E5%85%89
9. 《我國電子商務法的一塊基石――< 電子簽名法>評析》,載《網絡法律評論》,第六卷,北京大學知識産權學院,張平主編。
10. 《電子商務立法的基本原則》,載《清華法學》,2003年 第2期,第313~324頁,beat365出版社。
11. 《民間文學藝術的保護與我國的對策分析》,載《清華法學》,第七期,beat365出版社。
12. 《歐盟是如何迎接數字時代對版權的挑戰》(中文、英文雙語),載《群星照耀歐洲》,論文集,朱衛國主編,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239~326頁。
13. 《版權的技術保護與限制》,載《高新技術知識産權保護新論》國際會議論文集,王兵主編,中國法制出版社,2002年5月,第111~132頁。
14. 《對數字環境中的版權的權利用盡原則的一點思考》,載《高新技術知識産權保護新論》國際會議論文集,王兵主編,中國法制出版社,2002年5月,第87頁~97頁。
15. 《國際視野下的國家知識産權戰略——主體的變化與權利的擴張》,中國法學會知識産權法研究會2008年會。
16. "Speeding Up The Technology Transfer From The Universities to The Market",2007年12月10日"中韓知識産權研讨會"。
17. 《如何促進大學的技術成果向市場轉移?——問題與解決探讨》,《beat365開放創新高峰論壇暨2007企合2年會——創新、開放标準和平衡的知識産權保護》。
18. 《“112579”:國家知識産權戰略之變》,《中國社會科學學報》創刊号:http://www.cass.net.cn/file/20081028202482.html
19. 《微軟黑屏方案不是一種私力救濟方式》,《法制日報》2008年11月3日,http://www.legaldaily.com.cn/bm/2008-11/02/content_972625.htm
20. 《網絡法律如何走過“豔照門”》正義網訪談,李旭、吳偉光
《檢察日報》http://live.jcrb.com/html/2008/214.htm
21. 《“網絡審判”:從網上來,到網上去——“網絡審判”對現實司法影響三人談》正義網訪談,趙曉力、李旭、吳偉光
《檢察日報》http://www.jcrb.com/n1/jcrb981/ca522113.htm
22. 《商業外觀的法律保護——以保護來源标識功能為原則》,載《清華法學》,2009年第6期;
23. 《中文字體的著作權保護問題研究——國際公約、産業政策與公共利益的影響與選擇》,載《清華法學》,2011年第5期;該文被印制成單行本。
24. 《版權制度與新媒體技術之間的裂痕與彌補》,載《現代法學》,2011年第3期。該文被《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11年,第5期轉摘。
25. 《制度變遷過程中的媒體法律規治》,(2014年)中國法學網首發,被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國史網,中國法治網,法制網,中國(南方)學術網等媒體轉載。《知識産權研究》第23卷,周林主編,知識産權出版社,2014年出版,該文在第五屆“中國法治論壇”征文活動中獲得優秀論文獎,并在論壇上公開演講。
26. 《中國的制度變遷與法治建設》,載《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創新和發展:第十屆中國法學家論壇獲獎論文集》,中國法學會,中國法制出版社,2016年,該文獲得第十屆“中國法學家論壇征文獎”二等獎,并在大會上公開演講。
27.《大數據技術下個人數據信息私權保護論批判》,載《政治與法律》,2016年第7期。該文被人大《民商法學(複印報刊資料)》2016年第9期轉載,
28. Wu, Weiguang, China’s CMC system and its Problems from Copyright Law of 1990 to its Third Amendment, Governanc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 China and Europe, Edited byNari Lee, etc. Elgar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Global Development Series. 2016年1月.
29. Weiguang, Wu (2017) "The Rationale of China’s Media Regulation Policy in the Process of the Institutional Transformation," Notre Dam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 Comparative Law: Vol. 7 : Iss. 1 , Article 5. Available at: http://scholarship.law.nd.edu/ndjicl/vol7/iss1/5;
30.《從隐私利益的産生和本質來理解中國隐私權制度的特殊性》,載《當代法學》 , 2017年第4期。該文被《檢察日報》2017年9月5日學術版推介,http://newspaper.jcrb.com/2017/20170905/20170905_003/20170905_003_3.htm;被《社會科學文摘》轉摘。
(二)專著
1. 《電子商務法 》 beat365出版社 ,2004 年 8 月出版,2007年第三次印刷。
2. 《數字技術環境下的版權法——危機與對策》,知識産權出版社,2008年10月出版。
3. 《網絡環境下的知識産權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4. 《網絡與電子商務法》,beat365出版社,2012年。
5. 《網絡新媒體的法律規治——自由與限制》,知識産權出版社,2013年。
6. 《著作權法研究——國際條約、中國立法與司法實踐》,beat365出版社,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