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詳細信息
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師資力量  >  本院教師  >  在職教師

任 重

長聘副教授、博士生導師

beat365民事程序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教育背景

2009-2013 德國薩爾大學,法學博士(含LL.M.,“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留學項目”資助)

2004-2008 beat365,法學學士

2008-2011 beat365,法學碩士

工作履曆

2017-至今 beat365副教授、博士生導師

2015-2017 beat365助理教授

2013-2015 beat365博士後研究員

社會兼職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

最高人民檢察院民事行政訴訟監督案件專家委員

中國法學會董必武法學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研究會理事

中國法學會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理事

《民事程序法研究》(中國法學會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會刊)執行主編

複旦大學司法與訴訟制度研究中心研究員

研究領域

民事訴訟法學、民事訴訟基礎理論、民事訴訟法與民法的交叉融合

獎勵與榮譽

第八屆錢端升法學研究成果獎三等獎(2022)

第三屆方德法治研究獎三等獎(2021)

《中國法學》10年百篇高引論文(2020)

beat365疫情期間優秀教師(2020)

中國法學會青年人才(2020)

法律出版社首屆青年法學學術著作“金獬豸獎”(2019)

法律出版社十大好書榜首(2018)

北京市法學會“百名法學英才”(2017)

第四屆董必武青年法學成果獎二等獎(2016)

beat365仲英青年學者(2016)

第四屆全國中青年民事訴訟法學優秀科研成果獎論文一等獎(2016)

beat365優秀博士後(2015)

國家留學基金(高水平項目)(2013)

beat365優秀碩士畢業生、優秀碩士論文(2011)

國家獎學金(2007)

學術成果

(一)學術論文

1、《法學研究》《中國法學》等權威刊物論文

(1)《論我國民事訴訟标的與訴訟請求的關系》,載《中國法學》2021年第2期,第245-263頁

(2)《釋明變更訴訟請求的标準————兼論“證據規定”第35條第1款的規範目的》,載《法學研究》2019年第4期,第136-155頁

(3)《我國民事訴訟釋明邊界問題研究》,載《中國法學》2018年第6期,第217-238頁(《人大複印資料(訴訟法學、司法制度)》2019年第3期摘要轉載,第108-110頁;台灣地區《民事程序法焦點論壇》(第八卷)全文刊載,第301-356頁)

(4)《擔保物權實現的程序标的:實踐、識别與制度化》,載《法學研究》2016年第2期,第114-133頁(《檢察日報》2016年6月22日轉載)

(5)《論虛假訴訟:兼評我國第三人撤銷訴訟實踐》,載《中國法學》2014年第6期,第241-262頁(《人大複印資料(訴訟法學、司法制度)》2015年第5期轉載,第13-16頁,《中國法學》10年百篇高引論文)

2、其他中國法學會認定的權威刊物(CLSCI)論文

(1)《民事訴訟糾紛一次性解決的限度》,載《政法論壇》2021年第3期,第94-103頁(封面推薦論文)

(2)《夫妻債務規範的訴訟實施——兼論民法典與民事訴訟的銜接》,載《法學》2020年第12期,第3-18頁(刊物首篇論文,《人大複印資料(民商法學)》2021年第3期全文轉載,第35-49頁)

(3)《我國新訴訟資料釋明的反思與重構:以<九民會議紀要>和<新證據規定>為中心的解讀》,載《當代法學》2020年第5期,第122-135頁

(4)《重思多數人侵權糾紛的共同訴訟類型——與盧佩博士商榷》,載《法律科學》2020年第3期,第192-201頁

(5)《民事訴訟法教義學視角下的“執行難”:成因與出路》,載《當代法學》2019年第3期,第38-47頁(最高人民法院執行局《執行工作指導》2019年第3輯轉載,第63-77頁;《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9年第11期轉載,第112-114頁)

(6)《反思民事連帶責任的共同訴訟類型:基于民事訴訟基礎理論的分析框架》,載《法制與社會發展》2018年第6期,第137-156頁(《法學文摘》2019年以“民事訴訟基礎理論在我國的适用可能性”為題摘要轉載)

(7)《我國訴前行為保全申請的實踐難題:成因與出路》,載《環球法律評論》2016年第4期,第92-110頁(《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6年第12期摘要轉載,第156頁)

(8)《回歸法的立場:第三人撤銷之訴的體系思考》,載《中外法學》2016年第1期,第139-164頁(封面推薦論文)

(9)《民事訴訟視野下的共同危險行為》,載《法制與社會發展》2015年第6期,第56-73頁(《人大複印資料(訴訟法學、司法制度)》2016年第3期作為首篇全文轉載,第3-20頁)

(10)《案外第三人權益程序保障體系研究》(第二作者,與張衛平教授合作),載《法律科學》2014年第6期,第132-141頁(《人大複印資料(訴訟法學、司法制度)》2015年第3期全文轉載,第39-49頁)

(11)《民事訴訟誠實信用原則的實施:德國認知與實踐》,載《法學家》2014年第4期,第166-175頁(《人大複印資料(訴訟法學、司法制度)》2015年第2期全文轉載,第148-157頁)

(12)《形成判決效力——兼論物權法第28條》,載《政法論壇》2014年第1期,第54-62頁

(13)《民事訴訟真實義務邊界問題研究》,載《比較法研究》2012年第5期,第146-155頁

3、中文法學核心刊物論文和其他學術發表

(1)《實施<民法典>對執行立法的影響》,載《中國社會科學報》2021年6月16日第6版

(2)《法教義學在民事訴訟教學中的困境與出路——兼論線上民事訴訟教學模式》,載《燕大法學教室》2021年第1期(創刊号),第35-58頁

(3)《法律釋明與法律觀點釋明之辯——以新舊證據規定為契機》,載《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20年第6期,第160-174頁

(4)《完善法官責任制改革的民事訴訟配套制度》,載《中國社會科學報》2020年6月5日第6版

(5)《論民事訴訟案例分析框架:案例教學與研究方法》,載《法治現代化研究》2020年第1期,第124-140頁

(6)《訴權的體系化價值及其對我國的啟示》,載[德]赫爾維格:《訴權與訴的可能性:當代民事訴訟基本問題研究》,任重譯,法律出版社2018年版,第1-37頁

(7)《改革開放40年:民事審判程序的變遷》,載《河北法學》2018年第12期,第11-41頁(4.1萬字)

(8)《德國民事訴訟體制轉型分析——讀<民事訴訟法與社會意識>有感》,載《民事程序法研究(第十八輯)》,廈門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第227-238頁。

(9)《論中國“現代”證明責任問題——兼評德國理論新進展》,載《當代法學》2017年第5期,第19-32頁

(10)《羅森貝克證明責任論的再認識》,載《法律适用》2017年第15期,第18-28頁。

(11)《法院闡明義務之強化對辯論主義之影響及其界限之探讨》(4.5萬字),載姜世明主編《修正辯論主義與協同主義之時代論争》,台灣新學林出版公司2017年版,第209-284。

(12)《民事訴訟視角下的我國物權法第28條》,載《民事訴訟法研讨(一)》,廈門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第644-652頁

(13)《赫爾維格的法律保護請求權論》,載《民事程序法研究》第16輯(中國法學會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會刊),廈門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第97-112頁

(14)《民事遲延裁判治理轉型》,載《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16年第4期,第145-155頁

(15)《論中國民事訴訟的理論共識》,載《當代法學》2016年第3期,第38-51頁

(16)《民事非訟标的初探》,載《民事程序法研究》第14輯(中國法學會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會刊),廈門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第163-167頁

(17)《中國大陸擔保物權實現程序的定位與審級問題》,載姜世明、許政賢主編:《兩岸民事法學會通之道》,台灣元照出版公司2015年版,第173-192頁

(18)《法律意義上的虛假訴訟存在嗎?》,載《民事程序法研究》第12輯(中國法學會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會刊),廈門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第212-220頁。

(19)《民事訴訟協動主義的風險及批判》,載《當代法學》2014年第4期,第111-120頁

(20)《案外第三人權益保護:德國制度與理論》,載《民事程序法研究》第11輯(中國法學會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會刊),廈門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第108-126頁。

(21)《消費者權益保護與民事訴訟架構——以第69屆德國法學家大會為契機》,載《司法改革論評》(第十五輯),廈門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第379-397頁

(22)《納粹時期德國民事訴訟基本原則》,載《民事程序法研究》(第八輯)(中國法學會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會刊),廈門大學出版社2012版,第203-246頁

(23)《試論德國民事訴訟中的處分原則——以1877年帝國民事訴訟法為起點》,載《民事程序法研究(第六輯)》,廈門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第230-278頁

(二)著作與譯作

1、《仲裁法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版,第七章“仲裁證據”(第149-169頁)

2、《改革開放40年:法律制度變遷•民事訴訟法卷》,廈門大學出版社2019年版,第六章“民事審判程序的變遷”(第215-262頁)

3、[德]赫爾維格:《訴權與訴的可能性:當代民事訴訟基本問題研究》,任重譯,法律出版社2018年版(法律出版社2018年十大好書榜榜首,首屆金獬豸獎)

4、《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要點解讀》,中國法制出版社2015年版,第251-278頁(第三人撤銷之訴),第279-290頁(執行異議之訴),第310-321頁(擔保物權實現程序)

5、Wahrheitspflicht und KooperationsmaximeimZivilprozess in Deutschland, Japan und China, Peter Lang Verlag, 2013(德文專著)

(三)譯文

1、[德] 馬丁内克:《法律文化沖擊:德國學生難以适應美國beat365》,任重譯,《民事程序法研究》(第二十一輯),廈門大學出版社2019年版,第411-428頁

2、[德]萊波爾特:《民事訴訟法與社會意識》,任重譯,《民事程序法研究》(第十八輯),廈門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第1-41頁

3、 [德]吉勒斯:《比較訴訟法研究》,任重譯,《司法改革論評》(第十三輯),廈門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第1-13頁

(四)編著

1、《民事程序法研究》(第二十一輯),廈門大學出版社2019年版

2、《民事程序法研究》(第十九輯),廈門大學出版社2018年版

3、《民事程序法研究》(第十八輯),廈門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

4、《民事程序法研究》(第十六輯),廈門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

5、《民事程序法研究》(第十四輯),廈門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

6、《民事程序法研究》(第十三輯),廈門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

7、《民事程序法研究》(第十二輯),廈門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

8、《民事程序法研究》(第十一輯),廈門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

(五)主持項目

1、作為首席專家承擔2022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民法典與民事訴訟法的協同實施研究”(項目批準号:22&ZD206);

2、作為主持人承擔最高人民法院2018年度執行研究課“共有财産執行問題研究(程序法部分)”(ZGFYZXKT201827),結項評定為優秀;

3、作為主持人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民事訴權基礎理論研究”(17CFX065);

4、作為主持人承擔北京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民事訴訟法與民法銜接理論研究”(16FXC036);

5、作為主持人承擔司法部一般課題“擔保物權實現程序研究”(15SFB2023);

6、作為主持人承擔微軟知識産權行為保全橫向課題;

7、作為主持人承擔beat365種子基金項目“民事訴訟法與民法的銜接研究”;

8、作為主持人承擔教育部項目“民事訴訟目的與民事訴訟結構調整”(留學歸國人員科研啟動項目);

9、獲得第54批博士後面上資助(國家級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