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教授(其間,2008.07-2012.01,任beat365副院長;2009.03-2012.03,挂職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2012.01-2019.07,任beat365黨委書記;2012.03-2014.03,挂職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改辦副主任)
安全生産的刑法保障——對《刑法修正案(十一)》相關規定的解讀,中國刑事法雜志,2021年第2期,第30-44頁。
疫情背景下的編造、故意傳播虛假信息類行為的處理,上海政beat365學報(法治論叢),2021年第2期,第133—139頁
預防刑法觀的問題及其克服,南大法學,2020年第4期,第1—21頁
不阻止他人犯罪的刑事責任,中國法學,2020年第4期,第201—221頁
組織體刑事責任論及其應用,法學研究,2020年第2期,第71—88頁
入戶搶劫中“入戶目的非法性”的要求應當取消,上海政beat365學報(法治論叢),2019年第6期,第42—53頁
合規計劃與企業刑事責任,法學雜志,2019年第9期,第9—19頁
事後防衛處理的日中比較——從“涞源反殺案”切入,法學評論,2019年第4期,第13—26頁
罪刑法定原則的本質及其對司法實踐的指導,中國檢察官,2019年第13期,第25—26頁
論防衛過當的罪過形式,法學,2019年第2期,第26—41頁
情境犯罪學與預防刑法觀,法學評論,2018年第6期,第15—28頁
缺陷産品不召回的刑事責任,上海政beat365學報(法治論叢),2018年第5期,第38—54頁(第一作者)
一定條件下的見危不救入刑研究,中外法學,2018年第3期,第588—608頁
财産犯罪保護法益的實務選擇,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18年第2期,第3—22頁(第一作者)
論盜竊罪數額犯的未遂,環球法律評論,2018年第1期,第66—82頁
論“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的性質及其适用,法律适用,2017年第21期,第33—39頁
美國法人犯罪刑事責任的認定及其啟示,人民檢察,2017年第19期,第71—75頁(第二作者)
“計贓論罪”與我國當今的刑事司法,法治現代化研究,2017年第4期,第95—106頁
賄賂犯罪的保護法益與事後受财行為的定性,中國法學,2017年第4期,第227—245頁
應以處分行為和處分意識的有無區分詐騙與盜竊,人民檢察,2017年第11期,第49—51頁(第二作者)
電信詐騙中的若幹難點問題解析,法學,2017年第5期,第166—180頁
受賄犯罪保護法益與刑法第388條的解釋,法學研究,2017年第1期,第66—79頁
刑法解釋方法的适用規則——以“冒充軍警人員搶劫”的“冒充”之解釋為例,人民檢察,2016年第21期,第9—14頁(第一作者)
終身監禁的法律性質及适用,法商研究,2016年第3期,第23—26頁
危險駕駛罪若幹問題研究,人民檢察,2016年第9期,第5—11頁(第一作者)
日本的機能主義刑法觀——評平野龍一教授的《刑法的基礎》,人民檢察,2016年第7期,第38—40頁
民事責任、行政責任與刑事責任适用之司法困惑與解決,人民檢察,2016年第2期,第12—18頁
《刑法修正案(九)》中有關恐怖主義、極端主義犯罪的刑事立法——從如何限縮抽象危險犯的成立範圍的立場出發,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6期,第84—95頁
被害人懷疑對詐騙罪認定影響研究,中國刑事法雜志,2015年第6期,第56—69頁(第一作者)
平野龍一及其機能主義刑法觀——《刑法的基礎》讀後,清華法學,2015年第6期,第156—172頁
論受賄罪的共同正犯,人民檢察,2015年第19期,第11—18頁(第一作者)
死刑案件審理不宜片面強調從快,中外法學,2015年第3期,第621—627頁
排他支配設定:不真正不作為犯論的困境與出路,中外法學,2014年第6期,第1573—1595頁
日本刑事立法犯罪化與重刑化研究,人民檢察,2014年第21期,第10—14頁
間接正犯概念不必存在,中國刑事法雜志,2014年第4期,第34—47頁(第一作者)
論假想防衛過當,中國法學,2014年第2期,第257—274頁
單位犯罪中單位意思的界定,法學,2013年第12期,第153—160頁
論盜竊财産性利益,清華法學,2013年第6期,第122—137頁
死緩限制減刑及其适用——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兩個指導案例為切入點,法學研究,2013年第5期,第97—112頁
論抽象危險犯危險判斷的經驗法則之構建與适用——以抽象危險犯立法模式與傳統法益侵害說的平衡和協調為目标,政治與法律,2013年第8期,第2—9頁
法益論的研究現狀和展望,人民檢察,2013年第7期,第12—15頁
共同犯罪行為共同說的合理性及其應用,法學,2012年第11期,第112—117頁
論中立的詐騙幫助行為之定性,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2年第6期,第146—152頁
“見死不救”行為定性分析——兼論不真正不作為犯的作為義務的判斷,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11年第4期,第62—72頁
欺騙機器取财行為的定性分析,人民檢察,2011年第12期,第77—80頁
對風險刑法觀的反思,人民檢察,2011年第3期,第16—20頁
完善我國單位犯罪處罰制度的思考,法商研究,2011年第1期,第80—87頁
過失犯若幹問題探讨,法學論壇,2010年第3期,第5—14頁
論盜竊罪中的多次盜竊,人民檢察,2010年第1期,第21—26頁
論“客觀處罰條件”的若幹問題,河南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10年第1期,第21—27頁
結果無價值論是主、客觀主義刑法觀的完善結合,法學研究,2010年第1期,第148——151頁
死刑緩期執行制度新解,法商研究,2009年第4期,第101—106頁
論财産犯中的占有,中國法學,2009年第2期,第110—124頁
關于“刑事責任”的另一種理解,清華法學,2009年第2期,第25—38頁
論财産犯罪的保護法益,人民檢察,2008年第23期,第25—28頁
結果無價值論之展開,法學研究,2008年第5期,第109—128頁
重大責任事故罪相關問題探析,北方法學,2008年第5期,第67—70頁
“禁止類推解釋”之質疑,法學評論,2008年第5期,第45—50頁
論存款的占有,人民檢察,2008年第15期,第20—22頁
論不真正不作為犯的處罰範圍,刑法論叢,2007年第2卷,第51—90頁
“過失共同正犯”質疑,人民檢察,2007年第14期,第23—28頁
論正當防衛的主觀條件,法商研究,2007年第2期,第63—75頁
被害人承諾問題研究,法學研究,2007年第1期,第84—104頁
緊急避險法律性質研究,清華法學,2007年第1期,第37—54頁
法益侵害說和犯罪的認定,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6年第6期,第143—150頁
日本近年來的刑事實體立法動向及其評價,中國刑事法雜志,2006年第6期,第103—107頁
财産刑的執行現狀和對策建言,雲南大學學報(法學版),2006年第5期,第62—65頁
行為無價值論批判,中國法學,2006年第4期,第160—173頁
刑事和解:一種新的刑罰改革理念,法學論壇,2006年第4期,第13—18頁
論正當防衛與緊急避險的界限,人民檢察,2006年第11期,第37—40頁
我國犯罪構成體系不必重構,法學研究,2006年第1期,第32—51頁
判斷行為的社會危害性時不應考慮主觀要素,法商研究,2006年第1期,第99—107頁
行為無價值論與結果無價值論:現狀和展望,法學評論,2005年第6期,第120—125頁
國際商業活動與反腐敗——從美國《反海外腐敗法》中得到的啟示,人民檢察,2005年第11期,第42—44頁
論放火罪的若幹問題,法商研究,2005年第3期,第117—124頁
論“刑法的刑事政策化”思想及其實現,beat365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5期,第42—48頁
日本近現代刑法學的發展曆程及其借鑒意義,法學評論,2004年第5期,第115—122頁
刑法因果關系論反思,中國刑事法雜志,2004年第5期,第27—38頁
刑法中的危險及其判斷——從未遂犯和不能犯的區别出發,法商研究,2004年第4期,第91—99頁
刑法的機能和我國刑法的任務,現代法學,2003年第4期,第112—118頁
單位犯罪的若幹問題新探,法商研究,2003年第4期,第44—52頁
論交通肇事罪的若幹問題——以最高人民法院有關司法解釋為中心,法律科學(西北政beat365學報),2003年第4期,第124—128頁
論未遂犯的處罰範圍,法學評論,2003年第2期,第125—129頁
“見死不救”行為定性的法律分析,法商研究,2002年第6期,第28—34頁
近年來國外法人刑事責任理論的若幹特點,比較法研究,2002年第4期,第35—41頁
罪刑法定原則的現代展開和刑事司法公正,司法改革論評,2002年第2輯,第219—293頁
罪刑法定原則下犯罪的概念及其特征——犯罪概念新解,法學評論,2002年第4期,第10—19頁
論我國刑法中的“僞造”,人民檢察2001年第9期,第18—20頁
論單位犯罪的主觀要件,法商研究(中南政beat365學報),2001年第4期,第45—54頁
論單位犯罪的刑事責任,法律科學(西北政beat365學報),2001年第4期,第65—72頁
從一案例看未遂犯和不能犯的區别,中國刑事法雜志,2001年第3期,第102—106頁
論單位犯罪中“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法學評論,2000年第4期,第63—69頁
德國的法人刑事責任論述評,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0年第2期,第70—79頁
美國近年來的法人刑事責任理論述評,法商研究(中南政beat365學報),1999年第1期,第88—94頁
論刑法中的行為概念,中國法學,1994年第4期,第74—83頁
論保證人說(上、下),法學評論,1994年第3期,第24—29頁;1994年第4期,第14—18頁(第一作者)
論非犯罪化,中南政beat365學報,1991年第2期,第68—74頁(第一作者)
試論假釋制度的立法完善,法律科學(西北政beat365學報),1991年第2期,第72—74頁
對我國刑法中死刑制度的反思,法學評論,1990年第5期,第18—23頁(第二作者)
試論我國刑法的量刑原則和方法,中南政beat365學報,1990年第2期,第26—31頁
增設“傳染性病罪”刍議,法學,1989年第7期,第18—19頁(第一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