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馮術傑
長聘副教授、博士生導師
教育背景
山東大學法學學士,中國人民大學法學碩士,巴黎第一大學法學博士。
工作履曆
2007年12月- beat365講師、副教授;
2001年4-6月 歐盟委員會商務部WTO争端解決處實習。
學術兼職
中國知識産權法研究會理事
2015年2月圖盧茲大學訪問學者
2012年9月米蘭大學訪問學者
2011年2月巴黎第一大學客座研究員;
2009年-2013受邀巴黎中央理工大學講課;
2006年- 歐洲國際法學會會員。
研究領域
知識産權法、國際經濟法
研究概況
講授課程
商标法與反不正當競争法,國際知識産權保護(英文),中國知識産權法(英文),知識産權法。
學術成果
一、中文論文
1. 《論地理标志的法律性質、功能與侵權認定》,《知識産權》,2017年第8期。
2. 《我國馳名商标認定和保護中的幾個問題》,《電子知識産權》,2017年第8期。
3. 《取消著名商标評選,深化商标制度改革》,《中國消費者報》,2017年7月31日。
4. 《商标撤銷制度中的“商标使用”認定》,《中華商标》,2017年第2期。
5. 《論商标固有顯著性的認定》,《知識産權》,2016年第8期。
6. 《論網絡服務提供者間接侵權責任的過錯形态》,《中國法學》,2016年第4期。
7. 《商标獲得顯著性的認定》,《工商行政管理》,2016年第15期。
8. 《通用名稱的認定問題研究》,《中華商标》,2016年第7期。
9. 《也談商标的功能》,《知産力》,2016年6月30日。
10. 《認定“具有合法來源”需滿足三個條件——評江蘇南通××紡織科技公司虛假宣傳案、楊某商标侵權案》,《中國工商報》,2006年2月17日。
11. 《網絡服務提供者的商标侵權責任認定----兼論< 侵權責任法>第36條及其适用》,《知識産權》,2015年第5期。
12. 《新< 商标法>及其适用中的幾個問題》,《工商行政管理》,2015年第9期。
13. 《我國離商标使用取得制度有多遠?》,《中國知識産權報》,2015年4月24日。
14. 《對王老吉與加多寶“紅罐之争”一審判決的點評》,《知産力》,2014年12月21日。
15. 《從“微信”之争看商标法“公序良俗條款”的解釋》,《知産力》,2015年3月18日。
16. 《論立體商标的顯著性認定》,《法學》2014年第6期。
17. 《歐盟的知識産權沖突法規則及其啟示》,《知識産權》2014年第3期。
18. 《未注冊商标的權利産生機制與保護模式》,《法學》,2013年第7期。
19. 《論注冊商标的權利産生機制》,《知識産權》,2013年第5期。
20. 《試論專利代理機構的設立條件—評《專利代理條例(修訂送審稿)有關條款》,《中國發明與專利》,2013年第5期。
21. 《試論彙編作品的保護範圍與侵權認定——對教學輔導材料相關判決的分析,《知識産權》,2012年第7期。
22. 《試論專利法上構成“使用公開”的銷售》,《知識産權》,2012年第2期,
23. 《依據網絡證據認定網絡公開問題探析-以一則專利無效案件為例》,《知識産權》,2011年第5期。
24. 《尋找表演中的作品-對“表演”和“表達”的概念反思》,《清華法學》,2011年第1期。
25. 《法國專利無效制度解析》,《電子知識産權》,2010年,第230期。
26. 《法國專利申請中的特殊制度》,《電子知識産權》,2010年,第227期。
27. 《從發明的技術性特征看電子商業方法的可專利性》,《科技與法律》,2010年第1期。
28. TRIPs協議框架内中歐知識産權保護措施比較研究》,趙秀文主編《國際貿易法專題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
29. 《通過國際網絡實施的商标侵權行為的管轄與認定----法國的判例及其啟示》,《法學》,2008年第12期。
30. 《歐盟地理标志法律制度述評》,《國際法與比較法論壇》,2008年4月,第2-3輯。
31. 《TRIPs協議框架内知識産權刑法保護的中法比較》,《歐洲經濟與法律評論》,2007年第7-8輯。
32. 《試論WTO争端解決機制在TRIPs協議國内實施領域的效力局限性》,《環球法律評論》,2006第3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國際法學2006年第9期)。
33. 《比利時盜版香水在法國遭遇司法訴訟》,《中國知識産權報》,2006年。
34. 《知識産權與法律沖突》,《法學雜志》,2005年第1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民商法學2005年第6期)。
35.《論知識産權沖突規則的拟定——保護國法主義與分割論的結合适用》,《法學》,2005年第3期。
二、英文論文
1.Should Alibaba be liable for the counterfeiting activities of onlinestores? Queen Mary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Vol.7, No.2 2017.
2.The protection of bio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by pat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Europe, France, and China A comparative stud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RIPS agreement (co-authors: Shu Xin, Zhang Ningning), inChina’s Influence on Non-Trade Concerns i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 Routledge, 2016.
3. Why the Deficiency in Fighting Trademark Piracy in China,European Intellectual Property Review, 2014.2, No.2.
4. How Are Unregistered Trademarks Protected in China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Competition Law(IIC), 2013, No.7
三、法文論文
1. 《 évolution du Droit Chinois des Brevets : 1984-2015 》, Revue Francophone de la Propriété Intellectuelle, n° 2, Avril 2016.
2.《 La brevetabilité des programmes d’ordinateur et des méthodes commerciales mises en ouvre par ordinateur en droit chinois 》,Propriétés intellectuelles, 2015, No. 57.
3.《 Les conditions de protection des marques tridimensionnelles en Chine 》,Propriétés Intellectuelles, 2013, No . 49.
4.《 La nouveauté comme condition de brevetabilité en droit chinois 》, Propriété industrielle,2013, No.7.
5. 《 La protection des inventions biotechnologiques en droit chinois au regard de l’Accord ADPIC et le droit communautaire 》, Propriété industrielle,2007, No.3.
6.《 La protection des inventions biotechnologiques par le droit de propriété intellectuelle – Etude comparée entre les droits communautaire, francais et chinois 》, Journal international de bioéthique, n°1, 2007.
7.《 La brevetabilité des programmes d’ordinateur----études comparatives des droits chinois, européen et francais des brevets 》, Revue européen du droit et de l’économie, n°1, 2006.
8.《 La mise en ouvre des décisions de l’ORD en matière de propriété intellectuelle dans les pays en développement 》,ESIL Forum 2005.
四、專著&文集
1《商标注冊條件若幹問題研究》,知識産權出版社,2016年4月。
2《知識産權法:國際的視野與本土的适用》,法律出版社,2015年8月。
五.教材
1. 獨著:《商标法原理與應用》,21世紀知識産權系列教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7年7月。
2. 趙秀文主編,《國際私法學原理與案例教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出版,2016年修訂。負責撰寫《國際知識産權關系的法律适用》一章。
3. 秦成德主編,《電子商務法學》,電子工業出版社,2010年。負責撰寫《與網絡相關的知識産權問題》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