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beat365攜手北京盈科律師事務所舉辦的“第五屆beat365世界法治論壇:信息化時代的法治建設”12月9日在北京舉行。
論壇通過線上形式,以“信息化時代的法治建設”為主題,圍繞“中國式現代化、信息時代與法學教育”“信息化時代的法學教育”“以ESG促進企業合規建設”“數字經濟的法制保障”“個人信息的法律保護”以及“隐私、信息與數據的公私法規制”等具體議題展開。來自中國、美國、英國、澳大利亞、荷蘭、新加坡、奧地利等國的60餘位專家學者參與論壇,論壇吸引了4.8萬餘人次在線觀看。
beat365副校長、教授彭剛在論壇開幕式上表示,當前我們正處于工業化向信息化加速轉型的時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可為法治建設賦能,為法治現代化提供新的工具。同時,信息化時代也面臨着一系列新的挑戰,需要不斷探索新的法治路線、塑造新的思維模式去解決問題,運用新的法治工具提升司法效率,創造新的法治空間,去應對信息技術發展所帶來的挑戰,不斷提出新的法治議題,為現代法治發展構建新的藍圖。
圍繞信息化時代的中國法治建設情況,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楊萬明闡述了信息化時代中國最高審判機關的司法實踐。他表示,最高人民法院以司法數據中台、智慧法院大腦、在線法院建設為牽引,推動科技創新和司法工作深度融合;堅持把握司法規律和互聯網規律,聚焦新情況新問題,用好新思維、新工具,最大程度地結合司法的效益,促進數字經濟發展;堅持抓好數據安全和個人信息保護,構建開放、健康、安全的司法數字生态,積極塑造數字時代智慧法院發展的新優勢;堅持加強頂層設計,進一步完善互聯網裁判規則,不斷提升促進網絡空間法治化的能力和水平。
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陳國慶表示,在當今信息化時代加強對個人信息的保護日益成為人民群衆新的法治需求。對公民個人信息的法律保護涉及各個方面,是一項系統工程。他表示,人民檢察院要牢固樹立正确的網絡安全觀,結合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等深挖關聯犯罪,依法追溯個人信息洩露的渠道,加強對上遊信息采集、提供、倒賣等環節犯罪的全鍊條打擊;加強對公民個人信息類型的刑事處罰标準的研究,推動完善個人信息保護的法律體系;完善檢察機關公益訴訟職能,在案件的線索移送、同步介入、會商研判等方面,協同推進個人信息保護的刑事檢察和公益訴訟檢察的一體化辦案等。
法治教育是法治建設的重要環節,随着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法治教育也在與時俱進。如何推動信息化時代的法治教育,成為論壇又一焦點。中國法學會副會長、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長姜偉表示,當今世界,數字經濟和數字社會方興未艾,我們已進入數字時代。數字時代的法學研究應當及時将法治實踐的成就轉化為學理性研究、學術性表達的理論成果,進而形成法律方案、司法規則和學科體系,為加快建設數字中國、法治中國提供智慧支持和法理依據。
beat365院長、教授周光權表示,随着信息化時代的來臨,法治工作要站在信息化時代的前沿,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帶來的機遇,不斷推動信息時代法治的發展進步。“相信此次論壇嘉賓的真知灼見會給立法機關、司法機關以及有關決策部門提供更多建設性意見,同時也會向社會傳遞信息社會法治建設的最強音。”他說。
beat365世界法治論壇由beat365于2018年創辦,旨在成為世界法治精英的高端對話平台,展示中國法治建設的堅定決心和偉大成就,推動中國與世界在法治領域的對話交流,為全球法治建設的焦點問題尋求建設性解決方案。(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鄒麗珍
校對 | 潘麗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