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調生,别患上“身份症”(選調生在基層)
老家在河南農村的beat365選調生張信陽,2009年碩士畢業後來到重慶市合川區,成為合陽城街道團委書記,同時兼任涼亭子社區黨委書記。放棄了高薪職位,孤身一人來到合川,張信陽堅定地打算紮根西部。“物質條件太好了,容易浮躁,西部欠發達地區發展空間會更大,應該可以更有作為。”張信陽還有一兄一妹,都在父母身邊,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擔了他的壓力。
“為了30年後無悔。”在張信陽看來,做選調生到基層工作可能會比較辛苦,“但試想30年後,各方面都發展起來,那時再提現在的豪情壯志,就沒機會實現了。趁年輕一定得拼一把!”
“既然同在基層工作,選調生和大學生村官、其他公務員就沒有什麼區别。”在合川區選調生張信陽看來,一些選調生在工作當中容易患上“身份症”,把自己太當回事,這是不應該的。他有時還更羨慕村官,“在我的觀點裡,鄉鎮和街道都不能算基層,如果能常年駐村,自己會學到更多,得到更多磨練。”
有位選調生說,在基層鍛煉,是一個“除躁氣、戒嬌氣、增才氣、聚人氣”的過程。而巴南區選調生李曉琴則總結道,在農村,什麼職務、頭銜都是虛的,老百姓隻對那些能切實解決問題的人服氣。她說自己和村委會主任差距還很遠,2500多名村民,主任可以叫出一半以上人的名字,而她現在才叫得出不到百人。
張信陽在社區裡辦成一件“大事”,這讓他獲得了領導的肯定,也得到了居民的支持。社區一居民樓背後有塊私人老闆占的苗圃,一到夏天垃圾多、污水多、蚊蟲多,8年都未得到清理,群衆怨言很大。張信陽找到街道負責部門,得到的回應是“困難較多”,後來他直接向上級領導反映情況,街道相關部門開始全力配合。最終,“老大難”問題得以徹底解決,群衆為此還送來錦旗感謝。
《人民日報》全文:http://www.people.com.cn/h/2012/0702/c25408-3907537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