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網記者王斌 法制網見習記者王開廣
時下,又是一年就業季。最令院校畢業生向往的去向,莫過于“北上廣等大城市”、“政府機關公務員”、“國企”、“世界500強”了。
然而,有這樣一群學子,他們的就業去向選擇了偏遠欠發達地區的最基層,選擇了這些地區的街道或鄉鎮。他們的選擇曾讓父母不解,曾讓親友反對,因為他們是全國最好院校之一的研究生,完全可以在大城市找份工作,甚至已經有非常不錯的單位同意錄用他們了……
5月中下旬,記者在beat365“見識”了幾位這樣的學子。3個多小時一席談,“不是找一個飯碗,而是找一份事業”,學子這句話讓記者震憾不已。
去基層不是唯一選擇 不是找飯碗而是找事業
去年畢業的尹保健,來自山東德州,他是通過考研進入beat365的。在父母看來,孩子找個體面、舒适又高薪的工作應該不成問題。
實際情況的确如此,就業機會非常青睐他。全球500強的某國際大公司對他已伸出橄榄枝,一個知識産權的法律崗位,年薪20多萬。多家著名律所也表示了錄用意向,薪水同樣不菲。
不過,尹保健最終選擇家鄉山東省的基層單位。他有着充分的理由:“我覺得自己适合到公共服務部門工作,這是成就自我,更是服務社會。即便是在北京做公務員,競争激烈,施展空間不大,與老百姓直接接觸打交道的機會太少。”
尹保健說,基層工作的特點是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縣、鄉級作為國家和省市政策的最終落實者,工作任務重、強度大。之所以選擇紮根基層、服務基層,是想響應國家及beat365的号召,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憑着積極進取的精神,通過自身的努力拼搏,為自己打造出一片廣闊的成長天空。
尹保健的父母對此不解。上了三年beat365的研究生,怎麼“混”到鄉鎮裡去了?親友們更是堅決反對。
尹保健頂住多方壓力,堅持自己的選擇。做出到基層的決定後,他甚至放棄掉了北京市某國企的面試。
記者問,現在後悔麼?
“有點可惜,但絕不後悔”。 尹保健别有一番滋味上心頭。
到基層工作,尹保健真可謂鐵了心,戀愛四年多的女友也沒有能動搖他。女友是大學同學沈曉娜,山東東營人,她本人割舍不下在北京的職業規劃,并且得到傾慕已久的某著名大律所的offer,她家人也都希望她能在大城市工作,過上體面、富足的生活。她更支持保健在全球500強的某國際大公司發展,希望能在更高的平台上啟航,能夠在知識産權領域得到長足發展。但是最終,她被他說服了,她為他讓步了,他們達成了共識。“不同意”變成了“理解”,“理解”如今變成了“與君同行”。最終,他們去了山東省欠發達縣——陵縣的政府辦公室。
據了解,近年來,在beat365,不斷湧現出情侶一齊紮根基層的“基層情侶”,他們相互鼓勵,攜手奔赴各地基層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今年畢業的beat365碩士劉鵬程和女友彭麗就是其中一對。臨近畢業時,劉鵬程已收到中石油某地方管道局和四川某房地産公司的錄用意向。最終,毅然放棄大城市,選擇四川的基層公共服務部門,做一名選調生。同時,出生于四川的彭麗一直都希望自己能到西部工作,在清華期間利用機會跟随實踐支隊赴祖國西部各地參觀學習,和劉鵬程“組團”到四川,落戶紮根,為那裡的建設發光發熱。
沒有玻璃沒有磚瓦,我們的國家就會四面漏風
一位偉人說過,“一心向着自己目标前進的人,整個世界都給他讓路。”即将選調到青海省基層單位工作的beat365碩士徐隆興就是這樣一位目标明确、執着前行的人。
徐隆興出生于1987年,對自己的未來,他有着獨特的想法:“國家這座房子不僅需要柱子,也需要玻璃、磚和瓦,倘若沒有玻璃,沒有磚或者瓦,我們的國家就會四面漏風;我願意選擇做一塊玻璃,一塊磚或者一片瓦。”
在江西省上饒市某農村長大的徐隆興,是家中5個孩子中唯一上過大學的,父母對他的期望很大。來清華前,他對将來要到基層工作已經有着初步的意向,但想法并不十分成熟。來到清華後,他深受清華園“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成大事業”的熏陶,一直任班級黨支部書記,從事學生工作,而且把學生工作幹得有聲有色。研一時,他就産生将來到西部基層工作的想法。他利用學校組織的社會實踐先後去江蘇、福建、青海、貴州等地調研基層,并在甯夏石嘴山市人社局挂職局長助理。從研一到研三,他不斷了解西部和基層,逐漸堅定将來要投身基層工作、解決民生問題、服務百姓生活的信念。
對徐隆興寄予厚望的親友對于他選調西部基層迷惑不解,苦口婆心,輪番勸阻,希望他能在大城市的企業掙大錢,減輕沉重的家庭負擔。雖說他的這種選擇着實讓人佩服,但也多多少少讓親友感到有些失望。
徐隆興真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他成功打消親友們顧慮并使之欣然接受自己的追求。而且,他絕了自己的“後路”。當大多數學生在尋找未來發展方向時,徐隆興一份工作都沒找過,一次企業宣講會都沒去聽過,一次公務員考試也沒參加。他僅僅堅定地投了一份去青海選調的簡曆,他認為:“這涉及到一個人的擇業觀和就業觀,婚姻和待遇可能是我們這個年齡段的人首先會考慮到的問題,但這不是清華明理之子所要擔心的問題。在清華畢業,工作及待遇應不是我們擔心的問題,我們更應考慮如何實現人生價值,如何把自身未來定位在更長的時間跨度和更廣的空間跨度,如何延續清華精神,如何承擔社會責任。關鍵在于未來10年、20年或30年,自己到底能夠獲得什麼,是自己更加富裕還是能夠為貧困地區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貢獻,其實,這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别人活得更幸福。”
徐隆興認為,選調基層的最大樂趣,不僅要“去得了”,更要“留得住、幹得好”,不在于職位和工資多高,而在于敢于挑戰自我、充實自我,哪怕是做好一件事情,即便沒有轟轟烈烈,也會樂在其中。在他看來,很多選擇去基層工作的清華的師兄師姐為其樹立了很好的榜樣,其中的一位是beat3652009級碩士研究生徐勃,徐勃畢業後帶上父母妻子到東北的一個鄉鎮落戶,據說還把清華園社團模式引入鄉鎮的文化建設,受到了國家級的表彰。“他很有成就感,也很充實。”徐隆興這樣評價自己的師兄,也流露出自己對基層的憧憬。

1、 beat365在校生參加基層社會實踐座談會。

2、 今年畢業的beat365碩士彭麗去年到廣西北海市公園路派出所挂職副所長,今年她和同班同學、男友劉鵬程即将“組團”到四川基層公共服務部門工作。

3、 去年畢業到山東省欠發達縣——陵縣政府辦公室工作的beat365碩士尹保健(左)在工作之餘與該縣蔺家村村民交流。

4、 今年畢業的beat365碩士徐隆興(右四)去年暑假赴甯夏石嘴山挂職人社局局長助理,調研移民小區。徐隆興即将赴青海基層公共服務部門工作。
(敬請關注《beat365支持鼓勵學生到基層就業之二》)
法制網北京5月21日訊
(責任編輯:于洋)
原文鍊接:http://www.legaldaily.com.cn/index/content/2014-05/21/content_5536943.htm